在太湖县刘畈乡,潘新民有个广为人知的“双重身份”——他既是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的红色讲解员,一遍遍生动讲述着革命历史故事;又以乡人大代表的职责为笔,围绕红色文旅发展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为刘畈乡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勤学习,筑牢代表履职“基本功”。为当好群众“代言人”,做好红色文化“传播者”,潘新民始终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必修课”。他积极参加县乡人大组织的代表培训、调研视察,深入学习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常向老代表请教履职窍门,在实践中琢磨“提建议要贴民心、讲历史要合史实”的方法。“代表肩上是责任,讲解员嘴里是历史,都来不得半点含糊。”他坚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让履职思路更贴合红旅发展需求,讲解内容更经得起历史检验,练就了“懂政策、知历史、通民意”的硬本领。
深挖掘,当好红色历史“守护者”。作为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的管理员,潘新民不仅是红色史料的“收集员”,更是红色故事的“演绎者”。他从零开始走访老党员、退役军人、当地群众,翻查档案、记录口述历史,将散落的红色物件一一收集陈列;讲解时摒弃“照本宣科”,用红色故事串联革命历史,让革命岁月里的人物与事件变得鲜活可感,担任讲解员以来,他年均接待参观者达5万人次,用朴实话语让红色精神直抵人心,成为群众心中“会讲故事的红色守护者”,并被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聘为“红色宣讲团成员”。
听民声,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履职中,潘新民始终把群众呼声当作履职“指南针”。他定期走访选民,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民意,尤其关注红色文旅发展中的“堵点”。听到游客反映旧址周边设施不完善,他联合代表提出“完善红旅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的建议,推动周边道路硬化、标识增设;看到部分村组道路泥泞影响出行,他联合其他代表提出“硬化村组道路,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议,推动道路升级改造。此外,他还关注留守儿童、农村养老等问题,提出的多条建议被乡政府采纳,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用担当与奉献诠释了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从红色故事的“讲解员”到红旅发展的“推动者”,潘新民以人大代表的担当与红色传承的热忱,让刘畈乡的红色记忆更鲜活、红色产业更兴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履职”的初心。(殷玉娟 王燕)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