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现代时刊

因“农”施教助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发布时间:2025-07-22 17:36:47  来源:中安在线  

  近年来,太湖县小池镇坚持把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以走近“农家”、聚焦“农事”、造福“农民”三方面为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走进“农家”浸润乡土气息。“村头巷尾”听需求。根据全镇重点工作需要,通过“线下走访+线上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开设涵盖党的理论、农业技术、电商营销、乡村治理等多个领域的培训课程,精准把脉农村党员的知识弱项和经验盲区,创新“菜单式”培训模式。近年来,通过“调研纳谏+跟踪问需+协调会商”等机制,开展个别谈话35人次,座谈交流7次,发放调查问卷600余份,全面了解参训党员培训需求。“农家院落”拉家常。以“乡村振兴夜校”为载体,通过“小板凳围坐、拉家常宣讲”的模式,组织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携带学习资料,走进村民院落,用通俗易懂的“土言土语”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政策,帮助农村党员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提高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自开展“板凳课堂”以来,开展理论宣讲8场次。“田间地头”解难题。聚焦打造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队伍,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精心打造银山村“银山模式”、石霞村白茶种植、新华村农村改厕等特色现场教学点。深度挖掘村级“土专家”“田秀才”,组织优秀村书记成立讲师团,通过“理论+实操+演练”的立体模式,把“农技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培训更接地气、更富实效。截至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6场,累计覆盖党员群众300余人次。

  聚焦“农事”触摸发展脉搏。洞悉“农情”,开展错峰培训。根据农时特点灵活调配培训时段,积极探索“错峰”调训和“分段式”培训有效融合。农忙时节聚焦当下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如春季开设果树修剪、茶叶种植专题培训,秋季开展农产品储存、电商销售教学;农闲时期则侧重党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乡村治理等综合素养提升课程。近年来,累计开展春耕专题培训5场、秋收专项指导8次,精准填补60余名党员在农业技术更新、政策理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短板。紧扣“农需”,实地观摩学习。立足本镇资源禀赋,找准发展定位,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观摩学习活动。分批带领农村党员前往江苏省古里镇借鉴学习基层治理“金点子”,做精做强农旅融合;赴江苏常熟、无锡,安徽芜湖、深圳等地学习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等先进做法;赴湖北省崇阳县学习白芨产业发展……近年来,累计组织赴外观摩学习9批次,收集党员提出的产业发展建议12条,并切实把“真经”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成功助力3个村破解特色产业升级、产销对接不畅等方面难题。深耕“农技”,服务力量下沉。持续深化“党建+科技助农”品牌建设,组建由党员技术骨干、退休农技专家和返乡创业新农人构成的“党员农技服务队”,开展农产品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6场,惠及农户80余户,以点带面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能。同步构建“专家联村、党员包户”的长效服务机制,形成“村里有专家把脉、户里有党员跑腿”的服务闭环,让技术红利持续下沉到田垄间,为农业稳产增收筑牢机制保障。

  造福“农民”结出惠民硕果。一线岗位“亮身份”。积极构建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按照“按需设岗、因人定岗、以岗定责”原则,推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落地见效。精准设立基础设施维护、公共卫生服务、乡村环境治理等岗位12类。结合党员分布特点及业务能力,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划分党员责任区28个,引导180余名农村党员主动认领岗位。通过亮明身份、示范带头,让党员在矛盾调解、设施维护、环境整治等一线履职尽责,架起党群“连心桥”,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带头致富“亮作为”。党员带头发展“联户致富”,镇党委积极推行“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精心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户,辐射带动120余户农户加入果蔬种植、盆景园艺等特色产业项目,让小庭院变身“增收园”。同时,选树一批创业致富党员典型,通过搭建经验交流和项目对接平台,聚焦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出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带动10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富一方”的共富格局。领办事项“亮承诺”。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党员承诺践诺活动。以到村领办问题交办单为抓手,农村党员、青年干部与包村干部三方联动,通过“群众自主点单+部门精准荐单”的双向对接模式,主动认领村级治理难题。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信访积案3件,推动完成村内道路硬化、水利设施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优化老年人助餐、留守儿童托管等民生服务2项,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实际成效彰显承诺力度。(涂文龙)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