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现代时刊

乐动童心 “艺”路生花

发布时间:2025-07-24 21:42:50  来源:中安在线  

  聚光灯照亮腊树镇烟墩村会议室简陋的舞台,7月16日,一场特殊的汇报演出在此上演。法治主题朗诵字句铿锵,保卫黄河情景剧演绎荡气回肠,《我的祖国》合唱激越昂扬——登台者既有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业学子,亦有怀宁县腊树初中的稚嫩少年。台下,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县镇各级领导、学生家长掌声雷动。这是安庆师大“青·敬敷”音乐学院“音为爱”一分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动人终章,更是一支高校团队扎根皖南乡村七年接力,以艺术赋能教育、用音乐叩击童心的深情见证。

  队旗飘扬,“红色基因”“声”入少年心。七月的腊树中学操场热浪蒸腾,却掩不住少年们眼中的专注与庄重。伴随《出旗曲》奏响,红色队旗在护旗手稳健的步伐中向前移动,倾斜45度的旗面掠过炽热阳光。全体少先队员五指并拢高举头顶,标准的队礼无声诉说着对组织的赤诚。在“音为爱”团队的精心组织下,“红领巾爱祖国”少先队教育仪式庄严展开。

  古筝清音流淌,吉他浅声相和,革命先烈吴振鹏16岁入团、为信仰献身的故事随乐声娓娓道来。“以前只在课本上看过他的名字,今天才知道他为国家做了这么多!”七年级学生徐艳好深受震撼,誓言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团队将本土红色资源转化为艺术化思政课,让历史在旋律与叙事中可触可感,在齐唱队歌的仪式里,爱国情怀悄然深植于少年心田。

  “艺”路推普,破解乡村表达困境的创新实践。“普通话表达不畅、发音不准”,腊树中学办公室主任产九胜坦言的语言能力短板,成为团队今年发力的重点。依托专业优势,“音为爱”创新构建“艺术+语言”模式,将枯燥训练化为趣味课堂:播音与主持课锤炼字正腔圆,气息掌控在模拟播报中悄然提升;诗词演唱课让古典名篇乘乐飞翔,咬字吐字于悠扬旋律间自然精进;文学作品短剧排练引导少年化身剧中人,在角色共鸣中深化情感表达;辩论赛、绕口令擂台、配音大赛更以竞技乐趣激发表达热情。十二天密集课程辅以多样实践活动,艺术成为打开语言壁垒的金钥匙,助力乡村少年自信发声。

  音符化桥,音乐疗愈为心灵“解压”。彩色便利贴传递暖心话语,画笔随《春节序曲》的欢快或《二泉映月》的沉郁游走,勾勒心绪的起伏……一场名为“音浪轻语,心灵共振”的音乐疗愈活动,为常感孤独的乡村孩子打开心门。

  “请大家闭眼深呼吸,感受空气进入鼻腔……”负责人姚怡菲的引导语中,七年级学生产诗晗紧绷的身体逐渐舒展。最具突破性的“和声呼吸圈”环节,学生们围圈同发“OM”音,从零星试探到浑厚共鸣。腼腆的潘嘉煜第一次在集体中放声:“当大家声音融合时,感觉好奇妙!”音乐在此刻化作无需言语的沟通桥梁,疏离感于旋律共振中冰消瓦解。“看到孩子们从拘谨闪躲到主动分享,便是活动最大的意义。”姚怡菲感慨道。

  七年接力,艺术星火照亮成长之路。自2018年启程,“音为爱”团队七度奔赴腊树镇,累计为千余名乡村青少年播撒艺术火种。从最初的音乐舞蹈基础教学,到如今融合红色教育、语言提升、心理关怀的“基础教学+特色活动+成果展演”成熟体系,团队步履不停。

  “看到他们专注的神情,就知道一颗红色的种子已经播下。”队长田振宇道出坚守的信念。当汇报演出落幕,台上台下泪光与笑容交织的瞬间,七年传承的力量清晰可感——那不仅是《我的祖国》合唱中一次比一次嘹亮的童声,更是艺术滋养下,一颗颗乡村童心向着阳光拔节生长的回响。

  校地携手,共谱振兴新乐章。七年的坚守,见证了腊树镇党委政府、腊树初中对青少年成长持之以恒的关怀与投入,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土壤。从提供教学场地、协调资源到深度参与活动策划,地方的支持是“音为爱”扎根深耕的关键。烟墩村汇报演出的圆满落幕,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的终点,更是校地合作探索美育赋能乡村新路径的起点。未来,双方将深化合作内涵,在巩固教育关爱成果的基础上,共同探索艺术与地方文化、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让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人才优势更广泛地惠及乡村,为腊树镇的文化繁荣、人才培育乃至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更深沉的艺术力量。安庆师大“音为爱”的动人音符,将继续在乡野间跳动,与这片土地的希望与梦想共鸣交响。(江文瀚 查精钰 王忠妮)

(正文已结束)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巧手传爱 温暖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