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县徐桥镇南庄村的主干道入口处,一间蓝白相间的简易岗亭格外醒目——这里是南庄村交通劝导站。每到早晚出行时段,节假日,身穿反光背心、佩戴红袖章的劝导员准时上岗,或挥动小旗疏导车辆,或耐心提醒村民戴好头盔,成为守护村口平安的一道“风景线”。
小站点有大作用,筑牢安全第一道防线。南庄村地处太望交界,村口路段连接着周边数个村落,每日往来车辆、行人密集,加上农忙时节农用车辆穿梭、早晚村民接送学生,曾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为破解这一难题,村委会在上级交管部门的指导下,于2022年初设立了交通劝导站,选拔了2名责任心强、熟悉村情的村民担任专职劝导员,配备了反光背心、停车示意牌、宣传手册等装备,让劝导站成为“隐患早发现、违法早劝阻、秩序早维护”的前沿阵地。劝导站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关乎着每一个村民的安全。劝导员们每天重点关注骑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电动三轮车违法载人、农用车辆违规上路等常见问题,发现隐患立即上前劝导。“小朋友,坐爸爸的电动车记得提醒他戴头盔呀,安全第一!”这样的话语,劝导员们有时要重复上百遍。遇到雨雪天气,他们还会提前在弯道处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
用心劝导暖人心,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一开始不少村民不理解,觉得我们‘多管闲事’,甚至有人嫌麻烦跟我们拌嘴。”劝导员笑着说,“但我们有耐心,一次说不通就多说几次,结合村里以前发生的事故案例讲道理,慢慢大家就听进去了。”为让劝导更有说服力,劝导站还联合交警中队,在站内设置了交通安全宣传角,摆放着事故案例展板、头盔实物模型,劝导员会结合实际案例,向村民讲解不遵守交规的危害。针对村里老年人多、安全意识较弱的特点,劝导员们还主动入户走访,用方言土语讲解“一盔一带”的重要性,“手把手”教老人如何正确佩戴头盔。如今,村民们从最初的抵触变成了主动配合,骑乘摩托车戴头盔的比例从原来的不足30%提升到了90%以上,农用车辆违法载人的现象也基本绝迹。
多方联动聚合力,织密乡村“平安网”。南庄村交通劝导站并非“孤军奋战”。村委会为劝导站建立了联动机制:劝导员发现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突发状况,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联系村“两委”干部和辖区交警;定期邀请交警中队民警到站指导,对劝导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交通法规知识;在节假日、集市等高峰时段,村委会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加入劝导队伍,形成“劝导站为主、多方支援”的工作模式。
“以前村口经常堵车,现在有劝导员看着,路顺了,心里也踏实了。”村民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自劝导站设立以来,南庄村村口路段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60%,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这个小小的劝导站,就像村口的“平安哨”,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着村民的出行安全,也让“平安南庄”的底色更加鲜明。(袁建兵)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