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现代时刊

盘活“边角”资源 激活集体增收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1 00:26:07  来源:中安在线  

  昔日书声琅琅的桐城市青草镇沙铺村沙河老校舍,在沉寂闲置十余年后,即将迎来崭新的生命篇章。通过村集体的有效运作,这座曾经的教学胜地成功“转行”,引入本地雨具加工企业,不仅让村集体资产焕发新生,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每年1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探索出了一条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之路。

图片1.png

  看着正在装修的老校舍,沙铺村党总支书记华双根深感欣慰:“现在好了,房子租赁给企业,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扩大生产;村里不但省去了看护、维修的费用,村集体还增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处闲置资产一直是村“两委”的一块“心病”,其盘活利用被提上重要议程。最终,经村集体公开招标,本镇企业桐城顺风雨具厂成功入驻,将老校舍改造为专业雨衣加工厂。

  此举最直接的效益是带来了真金白银的集体收入。根据双方协议,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固定租金1万元。这笔看似“细水长流”的活水,将被专项用于补贴村里的日常公共开支和小型公益项目建设,有效减轻了村集体的经济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沙铺村盘活闲置资产的探索并非个例。细数该村各类集体资源,盘活清单令人瞩目:从老村部东侧房屋年租300元、纺织车间1400元、大礼堂1500元,到杨冲水库4000元、沙铺村河堤王圩段房屋3000元,乃至零星茶地、林地、农田、闲置房等,过去沉睡的边角资源被一一激活,累计为村集体带来年租金收入达33300元。同时,雨衣加工厂等项目还预计能带动当地约30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点滴汇聚,终成江河。沙铺村通过对闲置校舍、老村部、零星资产等“沉睡资本”的精细化管理与市场化运作,正将其转化为持续滚动的发展活水,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新动能。(严巧 黄健生)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