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现代时刊

古井园保护区“三式联动”筑牢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25-08-21 00:26:22  来源:中安在线  

  为坚决扛起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政治责任,安徽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对管护面积广(7904.3公顷)、权属复杂(国有土地仅占23.04%)、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的现实挑战,创新构建“联防式守护夯基础、嵌入式党建强队伍、融合式发展促转型”的“三式联动”工作体系,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成功争取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余万元(全市唯一、全省仅2家)及中央财政林草生态保护恢复资金760.8万元,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国家级保护区前列。

  推行“联防式守护”,织密生态防护立体网络。针对保护区与周边3乡镇10村及国有林场隶属分离、协同不足的难题,构建全域联动防护体系。整合县应急中队、乡镇村及林场力量,建立“专业+自身+乡镇”三级应急扑火队伍,实行领导班子分片包干带队巡林机制,明确巡护员、管护员职责,确保资源管护责任到人;科学布设生态监测样地3处、样线15条,配备监测相机50台、无人机3台;新建防火哨卡14处、移动观察屋10座,配备消防水泵10台;与各村签订森林防火联防协议,每年支持各村防火经费7万元,向专、兼职护林员发放劳务费39万元,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兑现专兼职护林员奖惩5万元,维护防火道路30余公里,实现重点区域监测防护全覆盖;与舒城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舒城万佛山林场,潜山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潜山驼岭林场4家单位签订跨区域联防协议,推行“合作共建、信息共享、火源共管、火灾共救、涉案共处”模式,成功应对春季防火关键期。综合运用卫星遥感与地面巡护,高效完成省林业局下达的7个遥感监测点位现场核查,结果显示无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未纳入省级整改调度系统。

  深化“嵌入式党建”,锻造绿色发展廉洁铁军。创新“学、警、融”三位一体党建法,推动作风建设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经验被中安在线、安青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构建“党组领学、支部促学、党员自学”三级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修课。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9次,支部依托“三会一课”精学《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全员撰写心得促知行合一;邀请党校专家结合案例解读党纪,筑牢思想根基;聚焦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强化警示教育:组织观看《反腐为了人民》《“奢”掉的前程》等专题片,通报身边违规案例;赴河图镇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开展廉政教育,参观廉洁书画展接受浸润熏陶;开展“树清廉家风,守中央八项规定”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家风专题片、反面案例、廉洁倡议书引导干部家属共建防腐防线;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开展“森林防火 党员先行”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巡护宣传;组织“立足岗位作贡献”实践,深入天堂镇城北社区共学政策、共解难题;与城北社区党委签约共建,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宣讲、志愿服务、慰问困难儿童等“理论+实践”模式赋能基层治理。

  探索“融合式发展”,激活生态价值转化动能。突破“保护与发展”二元对立思维,开辟生态惠民新路径。深挖保护区作为中共皖西特委的诞生地、古井的发源地、古道的途经地和绿色生态体验地的核心价值,整合古寨、古碑等历史文化遗存,精心打造“四地四古”特色IP,为生态产业注入独特文化内涵;推进2025年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设施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林业草原项目实施,确保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年底竣工验收;启动《安徽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7-2036)》编制,科学谋划2026年项目;新建科普展厅1处、野外生态保护宣教点3处,编辑《古井园里故事多》专题书刊及制作宣传片;理顺管理体制,按县委部署协同县林业局整合保护区与古井园林场职能,破除“一地两制”壁垒,实现资源统筹、效能提升。依托优质生态及“四地四古”文化资源,规划开发生态研学、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线路,探索林下经济、绿色康养等产业,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

  古井园保护区通过机制创新、党建铸魂与发展转型,不仅有效守护了大别山核心生态资源,更探索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其联防联控模式、嵌入式党建经验及“红绿古”融合发展战略,为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宝贵的“岳西实践”。(汪郡)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