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花亭湖上游,坐拥“朴初故里”文化名片的太湖县寺前镇洪畈村,近年来以文化振兴为抓手,走出一条产业旺、民风淳、治理优的乡村发展新路。截至2024年,该村年集体经济达126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一村一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洪畈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辖631户2102人,拥有9060亩山场与1423亩耕地,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更因是赵朴初先生故里而文化底蕴深厚。村“两委”以“找准文化根魂”为起点,组织党员骨干深入26个自然村,挖掘整理赵朴初茶文化、家世故事及茶相关民歌民俗,将文化融入初心茶园等茶场建设,让洪畈茶从农作物升级为承载文化的“金叶子”,赢得消费者青睐。
在文化资源转化上,该村依托赵朴初故里品牌、便利交通与秀美风光,推动“文旅+产业”融合。目前已建成栀子花岛、归园居等民宿,下一步还将推进赵朴初故居地、赵氏祖茔、赵朴初家风馆等文旅景观建设,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富村富民的重要支撑。同时,村里以光伏发电产业为补充,形成“文化赋能+多元产业”的增收格局。
为激活文化遗产活力,村“两委”牵头培育威风锣鼓队,通过党员老艺人打破“传男不传女”旧规传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编排《移风易俗锣鼓词》两步举措,让这支队伍从3人的“草台班子”发展为16人的“明星团队”,成为宣传政策、弘扬民风、凝聚人心的文化载体。
文化振兴的成效更体现在乡村治理中。该村成立“朴风调解室”,由老党员、乡贤、法律顾问组成调解团,以赵朴初“和”的思想为指引化解矛盾。去年,调解室成功处理纠纷12起,村级信访量显著下降,将“和”文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文化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洪畈村党总支书记洪术青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赵朴初先生“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的精神为指引,扛牢乡村振兴责任,让文化浸润乡村肌理,奏响乡村振兴强音。(梅大宋)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