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减负举措,营造实干担当的基层工作氛围,本栏目从今天起推出“减负一年间”专栏,聚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实施一周年,梳理政策落地前后的变化,宣传各地各部门在整治文山会海、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方面的实际成效,推动减负常态化、长效化。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淮南市和马鞍山市为基层减负赋能的经验和做法。
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锦里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大门口挂有社区支部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三块牌子,简洁明了。然而在一年前,这个社区门口悬挂着近30块五花八门的牌子。
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锦里社区党支部书记 社居委主任 刘芳芳
有社会组织的、有各部门要求的,每一个牌子有一项工作,有一个固定的人员要去负责,我们社区总共工作人员13名,每个工作人员手里负责的至少是四到五个部门的工作。下去为民服务的时间很少 像有时候有的居民也不理解 社区这边也是很无奈。
2024年8月,按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中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的要求,淮南市聚焦“滥挂牌”这个“小切口”,把“减牌子、清事项、优服务”作为基层减负的核心任务,持续开展专项清理。减负后,锦里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居民的质效大幅提升。今年86岁的乔广成老人因为手机收到停发工资的通知,网格员了解情况后,很快就帮助他解决了问题。
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锦里社区 居民 乔广成
跑到我家来问,关于煤气、水,都关心,居委会的同志都很热情。
目前,淮南市已累计清理“滥挂牌”1563个,取消不应由基层出具的证明事项33项。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村(社区)规范挂牌基层监测点,开展常态化督导,确保“滥挂牌”问题不反弹、减负成果可持续。
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 部长 郑田宏
我们着力抓好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整治,规范村(社区)工作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积极为村(社区)减负,为基层治理赋能。
淮南市依托社区“摘牌”瘦身释放服务能量,马鞍山市则将企业“综合查一次”作为为基层减负的突破口,提升发展效能。在马鞍山经开区的这家企业,由市场监管和消防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正对企业开展例行综合检查。检查前出示“检查码”,扫码就能看到检查计划,还能评价执法人员。
中钢诺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文家晖
通过“综合查一次”,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企业能够更加专注生产。
企业负责人点赞的“综合查一次”改革,今年3月在全市正式启动,10多个市直部门协同推进,通过梳理1589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分类清单,整合了601项检查事项,形成29类跨部门检查场景,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马鞍山市司法局党委委员 副局长 张长来
推行“综合查一次”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改革落地以来,减少企业迎检188次,企业迎检率降低了56.1%,应该说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马鞍山市通过制定出台减负负面清单,强化减负政策规定刚性约束,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大力实施社区服务“零距离”工程,推进公务餐改革等措施,持续有效为基层“减负松绑”。
马鞍山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市委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副主任 谭靖
我们坚持创新思维 改革方法和务实作风,统筹推进“减负”与“赋能”的深度融合,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各类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等事项显著减少 基层干部身上的负担变轻了 群众和企业办事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翻译
搜索
复制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