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日出东方,张家河闸站巍然矗立,5台泵机轰鸣作响,清澈的淮水以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奔涌向东,直扑黄海。不远处,海口枢纽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挖掘机挥舞巨臂,工人们在钢筋骨架上紧张作业。8月29日,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第五站走进江苏滨海,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记者在淮河入海水道终点站,见证这条千年淮河如何在此畅达入海、安澜惠民。
锁钥安澜:水利重器筑牢屏障
“这座闸站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首个建成发挥效益的关键节点。”在张家河闸站控制室内,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仓基俊指着全自动监控系统介绍。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水位、流量、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
2022年7月开工,17个月建成投运——张家河闸站的建设跑出了“加速度”。工程总投资1.8亿元,拆除老涵闸,新建闸站结合的综合枢纽,泵站总装机容量6250千瓦。“工程使洪泽湖及下游保护区设计防洪标准达300年一遇,滨海县城抽排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仓基俊说。
距此不远的海口枢纽建设工地上,更宏大的工程正在推进。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代建负责人刘延军站在施工平台上指点:“这里是淮河入海水道的末级枢纽,改扩建后设计行洪流量将从2270立方米/秒提高到7000立方米/秒。”
工程概算投资11.12亿元,工期42个月。目前新北闸复合桩及地连墙等基础处理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闸室墩墙及翼墙等主体结构施工。“截至当前,累计完成投资2.32亿元,占概算总额的21%。”刘延军说。
这两个工程共同构筑起淮河下游防洪体系的关键一环,为淮河安澜加上“双保险”。
巨龙入海:黄金水道畅达四方
淮河入海水道全长163.5公里,其中滨海县境内全长62.5公里,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站在堤防上远眺,扩挖后的河道宽阔通畅,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入海。
“二期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战略性水利工程之一。”仓基俊介绍,工程总投资439.8亿元,其中滨海县境内工程投资144.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2.5公里泓道扩挖、堤防加固,扩建滨海、海口枢纽,建设6座跨河桥梁和8座穿堤建筑物。
工程于2022年7月30日开工,预计2029年7月全面完工。建成后,洪泽湖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至300年一遇,有效保障淮河下游2000万群众、3000万亩农田安全。
征地拆迁工作量巨大。工程涉及滨海县7个镇区(街道),需永久征收土地4.63万亩,搬迁居民1006户3927人,拆除房屋14.5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土地征收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拆除房屋977户,完成征地拆迁投资26.44亿元。”相关负责人介绍。
望着繁忙的施工场面,刘延军充满信心:“工程建成后,不仅防洪标准大幅提升,航运条件也将极大改善,真正实现通江达海。”
惠泽民生:安澜之水润泽万家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不仅是防洪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
在张家河闸站,工作人员展示了闸站排涝效益:今年汛期,闸站及时启闭,有效调控区域水位,保障了周边农田和村庄安全。“过去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有了这个闸站,心里踏实多了。”附近村民说。
海口枢纽工程建设同样注重民生关怀。施工期间,建设单位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影响;同时优先聘用当地劳动力,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样显著。通过水系连通、水体交换,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淮河入海水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繁忙的工地上。工人们仍在紧张施工,机械设备轰鸣作响。从这里向东望去,淮水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象仿佛已在眼前。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不仅将筑牢淮河安澜屏障,更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条千年淮河,正以更加安澜的姿态奔向大海,滋润着两岸土地,惠泽着万千百姓。(记者 张贤良)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