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安徽北大门,与江苏徐州地缘相接、人缘相亲。近年来,萧县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将融入徐州都市圈作为重要发展定位,尤其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医疗协同、交通共管、环保联防、教育共享等多维度合作,精心编织跨省域民生服务“一张网”,推动两地群众福祉同频共振,迈出了融入都市圈的坚实步伐。
医疗协同:“家门口”的“徐州专家号”
让优质医疗资源跨省流动,是萧县融入徐州都市圈最直接、最普惠的民生举措。
资源下沉常态化。2025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中心医院等徐州知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定期前往萧县人民医院坐诊,覆盖急诊、神经内科、心内科、眼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疼痛科、肛肠科等多个科室。这不是临时性活动,而是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合作机制,让萧县百姓不出县就能享受“徐州专家号”的服务。专科联盟强基础。今年4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与萧县人民医院正式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并同步推进专家工作室建设和胸痛中心共建。此举旨在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协作等方式,系统性提升萧县人民医院的专科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精准帮扶惠基层。5月,徐州中心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深入萧县闫集镇,开展“爱心义诊下基层”活动,为当地村民提供免费诊疗和健康知识讲座,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最需要的乡村一线。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的专家也专程赴萧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聚焦儿科疑难病例进行专业指导。
交通环保共管:守护边界“生命线”与“生态线”
边界地区往往是治理难点,萧县与铜山区携手,变“分界”为“共治”。
联合治超保安全。3月,徐州市铜山区,宿州市埇桥区、萧县三地交通综合执法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省际、市际“一路多方”联合治超行动。6月,萧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县公安交警部门及铜山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310国道薛庄段、杨楼段、铜山段等交通流量大、超限超载隐患突出的路段开展了跨区域、跨部门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联合整治行动。这种常态化的联合执法,有效打击了违法行为,共同守护了两地群众出行的安全生命线。环保联防护碧水。面对共同的母亲河——古黄河,5月,萧县与徐州市铜山区主动对接,召开跨界环保联防联控座谈会。双方就近年来故黄河流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设施建设等关键环境问题深入交流经验,并谋划建立定期联合执法机制,共同守护流域生态环境,让一泓清水惠泽两岸。
教育人才共享:共育发展“新动能”
融入都市圈,人才是支撑。
干部共育塑能力。中国矿业大学与萧县持续深化合作,联合举办的“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周末读书班”成为品牌项目。仅2025年1至7月就举办了多期,邀请王超、胡琼、王世进等教授,围绕新质生产力、沟通技巧、经济形势分析、传统文化智慧等主题授课,累计培训萧县年轻干部、党政储备人才等超过千人次。这为萧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基层交流学经验。1月,萧县新庄镇组织党员骨干赴徐州丰县梁寨镇,深入学习基层党建先进经验。通过干部能力提升项目和毗邻优势,徐州都市圈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正源源不断地输入萧县。
频繁的互动、机制的建立、资源的共享,显著增强了两地的联系紧密度和发展协同性。萧县与徐州都市圈之间无形的行政边界,正在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中变得日益模糊,近乎“同城化”的生活体验与发展红利,正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萧县融入徐州都市圈的步伐,因坚实的民生合作基础而更加稳健有力。(曹海滨)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