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壁青檐徽韵绕,碧波翠影水乡幽,泗城镇彭铺社区以其古朴靓丽风貌,宛若坐落泗县城东的一颗明珠。近年来,泗县泗城镇彭铺社区结合实际情况、紧贴群众生活,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微模式”,通过细化切口、流动定制、个性服务的方式,让治理活力充分涌流,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流动新风号,“微”风涤旧俗
为反对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该社区近年来,通过引入市场化第三方服务,创新“文明新风号”宴会车项目,实现村民婚庆宴会统一集中操办,通过约定标准上限、规范办理流程,以“变堵为疏”方式有效遏制讲求排场、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的旧习陋俗。
移动餐车内部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四面张贴村规民约、文明标语。用餐期间,安排快板琴书等移风易俗义演节目、放映文明新风微电影,不仅是移动宴会场所,更是流动的宣传室,让抵制高额彩礼、杜绝餐饮浪费等倡导深入人心。
“里边冬暖夏凉、不管晴天雨天,都不受影响,电话预约到家门口,订桌、做菜、传菜一条龙服务,平均一场宴会省下好几千元,宴会按需定制、按标准收费,没有攀比和负担,经济又实惠。”该社区居民吴某表示。
流动服务队,“微”行暖民心
该社区积极整合党员干部、热心村民、假期返乡大学生等多方力量,成立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围绕社区事务管理、民生需要,常态化走村入户、开展志愿服务。不管移风易俗、环境整治,还是关爱老幼,都能看到志愿队伍奉献忙碌的身影,他们用流动足迹传播文明新风、温暖群众生活。
近年来,彭铺社区志愿者们在村居改造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定期开展“清洁行动”、将环境设施改造政策“送上门”等,让“志愿红”融入社区和美底色。村改社区之前,破败的老旧房屋和脏乱的臭水池、垃圾堆,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白墙黛瓦的徽式院落和一步一景的休闲公园。
“童心港湾”作为社区重点打造的居民托幼服务功能区,亦是社区志愿活动的项目主阵地,通过组织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假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们,为“童心港湾”的留守儿童提供管护照顾,上好假期科普、安全、普法、手工制作等各类课程,帮助社区留守儿童获得关怀陪伴,实现一个个“微”心愿,用爱点亮多彩童年。
流动访谈会,“微”言汇民意
为更好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广泛联系社情民意,优化社区治理工作,近年来,该社区创新开展“庭院微访谈”活动,依托房前屋后空地、农家小院、文化广场等场地,由社区“两委”成员、司法工作人员、“五老”成员等组成流动访谈队伍,组织群众座谈交流、开展宣传服务。
“我们会根据社区治理和群众生活需求,不定期组织庭院访谈,包括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普及预防养老诈骗常识,解答城乡医保缴纳疑问,修订社区文明公约,策划‘美丽庭院’评比活动等,同时让群众自主议事、发表意见,在聊天说事过程中既宣传了政策,也了解群众想法建议,回应群众诉求。”该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立永表示。
“建议在小广场附近小路上再增设一个灯杆,夜晚的时候经常有人在那里跌倒。”“咱家楼下的下水道堵塞了,经常积水,还没疏通过。”“建议社区里的‘积分超市’再增加点米面粮油必需品。”访谈会上,社区居民时常七嘴八舌提意见,工作人员都会一一记录,并承诺解决。
“‘庭院微访谈’密切干群联系、汇聚群众力量,让群众从社区治理对象变为主动参与的‘主人翁’,群策群力的热情提高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高立永表示。(徐宝同)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