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泗县瓦坊镇王集村迎来了一群充满朝气的孩子。昔日宁静的农家书屋,如今书声琅琅,与窗外的良田清风相映成趣。
今年暑期,王集村以农家书屋为平台,联动本地农耕文化馆,推出“走进田园·感知农耕”主题研学系列活动,成功打造集“读、讲、做、悟”于一体的“田园书屋”,累计接待学生逾500人次,开展各类农耕实践与读书活动10余场,真正实现了“书香与谷香交融,知识与劳动共生”。
在王集村农耕文化馆内,石磨、犁铧、风车等200余件传统农具静静陈列,宛如一部立体的农业文明史教科书。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系统了解泗县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历史和传统节令习俗,还亲手体验搓玉米、筛谷物等农事操作。不少孩子第一次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智慧,也在协作中萌生了对土地最原始的敬畏。
而与之相距不远的农家书屋,则成为孩子们延伸学习、记录感悟的“文化驿站”。书屋内特别设置了农耕文化图书专区,内容涵盖农业历史、作物图谱、生态农业等多个门类,并配套主题绘本、互动卡片和实物展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分层设计阅读课程,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农耕文化的系统认知。
“我们不仅仅让孩子‘看’,更注重带他们‘做’。”瓦坊镇公共文化空间负责人曹伟说道,“比如在讲解玉米生长全过程后,我们会带孩子走进田间,识别作物、观察长势;回到书屋再共读课本、绘制自然笔记。这种‘文化馆—田间地头—书屋’三联动模式,真正让知识落地生根。”
不少家长反馈,这一系列活动既解决了“孩子暑假去哪”的实际难题,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尊重劳动的情感。“孩子回来后能说出好几种庄稼的名称,还主动讲起二十四节气,变得特别喜欢大自然。”一位家长欣慰地表示。
王集村以农家书屋为“文化客厅”,以农耕文化馆为“实践课堂”,打破传统书屋静态运营的局限,构建出一个融合乡土教育、劳动体验与休闲阅读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不仅是一场暑期活动,更是一种乡村文化振兴模式的积极探索——让书屋真正“活”在田间地头,让农耕文明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王宝林)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