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西站内部天花板。
合肥西站内部进站闸机等平台全景。
7月3日早上6:16,随着钢构件精准吊装到位,合肥西站站名标识正式完成挂牌,标志着合肥西站建设再次迎来重要节点。
当天,记者走进合肥西站站房内部,探访工程最新进展并带您一睹进站广厅、站台、出站厅、候车厅的精巧设计。
东西侧站房正合龙施工
从南落客平台进入西侧站房,这里站房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饰装修和机电配套施工,部分指示牌也已经安装完毕。
另一侧的东侧站房的屋盖钢结构于前几天和西侧站房在41.138米的高空成功对接,此刻很多工人正在进行钢结构合龙施工。不久,东西侧站房就将完全连到一起。
从候车厅仰望上方,水滴造型的天窗格外引人瞩目,不仅形态优美还富有流线感。据了解,整个天窗面积达到1.04万平方米,单个水滴造型长就有35米。天窗和屋面造型一致,天窗与两侧穿孔铝板吊顶形成虚实变化,视觉感受极大丰富。
进站广厅延用候车厅“大湖水波、科技脉动”的统领性文化元素,临空面风口采用穿孔水波底纹予以点缀。墙面回风口设计提取天鹅湖畔的城市剪影,采用铝板雕刻技术展现合肥现代城市风貌。
基本站台则通过一体化设计让智慧芯片吊顶与进站广厅立柱完美过渡,保证站台空间明亮大气,营造出科创之城的意境。
出站厅整体空间随处可见“徽派建筑”元素,尤其是墙面回风口选取合肥十景中的包园清风、三河古镇、逍遥古津和瑶岗风云四景为背景通过铝板雕刻工艺,展示地方文化。
整个合肥西站内装设计以大湖水波、科技脉动和现代徽派为主题性文化元素,水滴、芯片、青莲和石榴花等为装饰性文化元素,站房内随处可见形成独特风景。
每小时最多可发送客流5300人次
省投资集团旗下合安高铁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单位,协同合肥枢纽指挥部负责合肥西站站房工程建设。
中铁建工合肥西站项目总工李向阳介绍,整个合肥西站站房面积达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8台18线。大厅共有16个检票口,西侧8个基本建成,东侧8个检票口正在建设,候车大厅投用后,每小时发送客流最高可达5300人次。
整个站房设计中有不少高科技元素的融入。
如传统大型站房高大空间普遍存在着背景噪声过高、混响时间过长等问题,致使扩音系统语言清晰度不佳,候车乘客听不清广播信息。
为提高合肥西站高架候车室广播声场效果,在建筑材料确定的情况下,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肥西站高铁站房高大空间声学效应及电声系统研究,建立空间建筑模型,充分考虑影响声场技术指标的各种因素,合理选择扬声器型号、功率、数量、安装位置以及角度,通过声学仿真软件模拟建声和扩声效果,并结合后期现场测试数据进行进一步优化,以获得最佳声场效果。
合肥西站也是国内首座采用空心楼盖结构体系的智能高铁站房。该技术的采用可以优化主梁梁高的同时,减少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同时提高结构的使用年限。
大型放射状枢纽呼之欲出
“整个合肥西站由站房、站场和东、西广场组成,目前有1100多名工人在工作。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完成东西站房及相关配套工程,具备开通条件,并将与合肥站、合肥南站一起,实现三个站之间的环线流通,共同构成合肥铁路枢纽‘三足鼎立’的客运系统布局。”李向阳告诉记者。
合肥西站建成后,京港高铁通道安徽段将全线贯通,可衔接包括商合杭、合蚌、合福、合安等多条铁路。届时,合肥将形成南京、杭州、福州、九江、武汉、西安、阜阳、蚌埠、新沂9个方向贯通,商合杭、合福、合安、合蚌、合六、合巢马城际、合宁、合武、宁西、淮南、合九等13条线路引入的大型放射状枢纽。
届时,合肥人北上到北京可以缩短半小时,南下香港可以缩短一小时,前往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山东半岛等经济圈也都将更加便捷。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余佼佼/文 张正朋/摄 通讯员 班皞 李向阳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