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奋力建成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中小城市

发布时间:2025-07-06 19:25:27  来源:中安在线  

  “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开放创新和文旅融合,始终保持拼搏姿态和决心定力,咬定目标、埋头苦干,奋力建设成为具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中小城市。”6月25日,宁国市委书记杜德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近年来,宁国市秉承“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的发展理念,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常年居全省县域前三位,超过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从曾经的“全国贫困县”到安徽首个“全国百强县”,再到持续多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宁国是如何做到的?杜德林表示,该市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主导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90%,连续7年入选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深入实施“上规、上云、上市、上榜”行动,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7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3年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地处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我们持续深化区域合作,全方位融入G60科创走廊,对接互联的深度不断提高。”杜德林介绍,宣绩高铁及皖赣铁路改线开通运行,宁国至临安城际铁路完成预可研编制,青龙湾通用航空机场开通至上海、安吉等低空航线,宣桐高速千秋关至於潜段和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相继建成打通省际“断头路”。连续6年举办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促进沪苏浙汽车零整企业“高效匹配、产需互补、协同发展”。安徽宁国抽水蓄能电站、龙潭抽水蓄能电站等长三角区域牵动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不断推动思维理念、办事标准、政务服务向沪苏浙先发地区靠拢,推深做实涉企行政审批单位“一把手走流程”,探索开展“两统筹一次查”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杜德林说,宁国以“皖南川藏线”为主轴,构建起“春赏花、夏戏水、秋露营、冬滑雪”的全域旅游格局。经过10年发展,“皖南川藏线”年车流量从10万车次增至超240万车次、接待游客达840万人次,带动沿线民宿、农家乐从不足10家发展到近700家。拓展“文旅+”产业链,让乡村建设有“颜值”更有“价值”,实现“农房变客房、村民变管家、田园变花园”。品牌效应招引社会资本踊跃参与项目建设,“乡村运营官”模式吸引百名青年返乡创业,促进旅游体验从“过境地”到“目的地”的大幅转变。

  “下一步,宁国将持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冲刺决胜‘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为实现建成具有产业竞争力、城市吸引力、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中小城市目标不懈奋斗。”杜德林表示,宁国将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拿出发展制造业的看家本领,扎实开展工业提效行动,着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不动摇,统筹推进耐磨铸造、电子信息2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食品、精细化工和新材料2个新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管委会+强公司”改革,大力开展“亩均领跑”工业全域治理探索,在实现5年亩均税收翻一番的阶段性目标基础上,不断夯实单位强度高、绿色本底实、要素配置优的发展新局面。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开放要动力,向创新要潜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杜德林说,宁国将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安吉、临安等毗邻地区对接,深入推进产业协同、联合执法等区域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和技术迭代升级,创造更多“唯一”和“第一”。

  杜德林表示,宁国还将聚焦“一条路、一湾湖、一座城”,积极拓展冰雪经济、自驾越野、空中观光、非遗传承等旅游业态,谋划建设一批康养度假、高端酒店、民宿集群等“补短板、强功能”的文旅项目,进一步夯实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旅游供给体系,千方百计推动文旅产业增效益、乡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持续擦亮“皖南川藏·多彩宁国”品牌,着力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记者 张敬波 罗鑫

(正文已结束)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安徽茶饮抢滩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