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小区的电动车,充电时有安全隐患。”日前,来安县汊河镇天河社区党委书记汪庭友的手机“叮咚”响了,居民曾建林拍照在社区网格群里反映,江青圩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不足,由此引发了车辆乱停乱放、私拉电线充电等现象。
放下手机,汪庭友立刻上门核查。一进小区,眼前的景象比照片里还乱。电动车横七竖八地停放,部分车主从高层窗户甩出长长的电线,非常杂乱。“小汪啊,要是能有个集中充电的地方,大家也不用冒险私拉电线了。”正在遛弯的李传山大爷说。
为找准群众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二天一早,汪庭友带着社区的党员干部,拿着问卷挨家挨户走访。“充电的地方得能遮风挡雨,不然车总晒着也不行。”“棚子得结实点,别用几天就坏了。”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心里话。
收集完意见,汪庭友立即与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对接,同时带领大家紧锣密鼓开展集中整治。没几天,施工队就进场开始修建充电棚。
一个月左右,两个崭新的充电棚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白色的顶棚下,充电口排列整齐。居民们路过时,看着规范的充电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曾建林满意地说:“这下踏实了,再也不用操心充电的事了。”
“我们推行的‘群众点单、干部接单、全程督办、动态反馈’模式,诉求收集渠道十分畅通。”汊河镇党委组织委员闻秀敏告诉记者,群众可通过村社网格微信群、12345热线、群众意见箱、现场反映等方式直接“点单”,也能由工作人员通过网格走访、访企入村、收集人大代表建议等途径记录诉求后代为“点单”,实现线上线下诉求收集全覆盖。
“简单的事,像修路灯、通下水道,包片党员接单后就限时办结;复杂些的,由镇党委牵头协调解决。镇纪委还会全程跟踪进度,办结后第一时间反馈给群众。”闻秀敏介绍,自机制运行以来,该镇已收集346条诉求,涵盖路面修复、车棚改造、路灯增设等多个方面。其中154件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均已妥善解决。
群众点出的“单”,件件连着民生冷暖;党员接下的“单”,桩桩关乎责任担当。这种你点我办的精准对接,恰是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的生动体现,让每一份诉求都有回应,每一份期待都不落空。(记者 李邦军 通讯员 吕华)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