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金红的铜水在自动浇铸机中奔涌,冷却成型的光洁金锭泛着微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贵金属的源头,竟源自铜电解槽底毫不起眼的黝黑泥状物。7月5日,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团走进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稀贵车间,探寻这座世界级工厂如何将“废料”点石成金,解码“吃干榨尽”的绿色密码。
“去年处理了5000吨铜阳极泥,‘炼’出13.5吨金锭、291吨银锭,还有铂钯等十多种稀有金属。”在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稀贵车间,该车间副主任涂百乐指着一排密闭反应罐介绍。这些来自铜电解工序的“废料”,经过常压浸出、加压浸出、卡尔多炉熔炼等工序,实现了99.5%以上的金银回收率,年产值超百亿元。
“过去只提金银,现在连硒碲铂钯都‘榨’出来了,12种有价元素一点不浪费。”涂百乐说。这背后是“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理念:铜冶炼渣经选矿每年回收含铜20%的精矿15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矿山产量;污酸提铼项目年产铼酸铵3吨,填补战略资源空白;硫酸车间甚至凭借HRS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让每吨酸生产“负能耗”3.61千克标准煤,年减碳4万吨。
车间的智能化升级更让“点泥成金”如虎添翼。该公司稀贵车间主任孙成明在金锭浇铸区按下启动键,机械臂精准抓取模具,通红的铜水注入后冷却成型,全程无人操作。“自动浇铸系统把效率提高30%,工人远离高温风险。”他轻抚着刚下线、印有“铜冠”商标的金锭说,这套系统还将扩展到银锭生产,推动全流程自动化。
金冠铜业的绿色实践,是铜陵打造世界级铜产业集群的缩影。这座因铜而兴的城市,已形成7条完整产业链,覆盖16类铜产品形态。2024年铜产业实现营收3238亿元,占全国铜产业营收10.8%,铜陵有色连续6年跻身世界500强,电解铜产能即将迈向世界第一,精达股份电磁线产量全球第一。
从阳极泥到金锭的嬗变,映照着传统工业城市向“智造新铜都”的坚定转身。当最后一滴资源被“榨”出价值,绿色发展的密码,已熔铸在这座千年铜都的基因里。(记者 张贤良 刘职伟)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