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024年企业累计6个月增值税应纳税额为零,与A级纳税信用等级失之交臂。好在税务部门及时受理复评申请,不到一周就完成了信用调整。”安徽省港口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罗守柱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感慨。
据悉,今年以来芜湖市鸠江区税务局集中受理的纳税信用修复申请中,48%的企业因“一个评价年度内增值税或营业税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零申报、负申报”导致不予评A而申请复评。
“零、负申报不等于纳税失信,但政策理解偏差可能导致企业错失信用调整机会。”鸠江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负责人解释,部分企业因季节性生产经营、享受政策性减免税等原因,出现阶段性应纳税额为零,却因不了解这种情形属于政策规定的可复评情况,从而陷入“被动失信”。
针对这一现象,该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筛选2024评价年度内触发“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零、负申报”指标的企业名单,同步关联企业行业类型、申报数据、政策适用等多维信息,精准定位可能存在“被动失信”的市场主体。通过税源管理部门向相关企业推送“纳税信用指标预警”,详细告知具体扣分指标、政策依据和复评申请路径,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提醒。
“收到预警信息时,我们正为信用评级发愁。对照税务部门提供的政策指引,发现因留抵退税形成的连续三个月增值税零申报符合复评条件,立即准备了相关证明材料。”伯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蔡东英回忆道,在税务部门辅助下,企业当天就发起了信用复评申请。
“以前担心流程复杂,没想到在电子税务局提交申请后,税务部门主动电话指导补充资料,全程‘不见面’就完成了信用复评。”安徽天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办税员崔晓荣体验后点赞。
为避免企业“多头跑、反复报”,该局推出信用修复“极简流程”。依托电子税务局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企业纳税信用评价历史数据、评价年度失分指标、政策适用记录等信息,符合条件的企业仅需在线发起申请,系统即自动匹配政策依据、生成申请表单,实现“一键式”智能填报,将人工填报环节压缩80%。
“解决个案不是终点,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关键。”鸠江区税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把信用管理培训纳入新办企业“开业第一课”,针对重点行业开展“信用养成”系列课程,同步升级风险监控模型,对连续两个月零申报企业提前介入,区分“恶意逃税”与“政策导致”,避免“一刀切”扣分,让信用评价更有“温度”,也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崔晨 记者 史睿雯)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