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暑期更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切实保障村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广德市升平街道钱村村委会秉持“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创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三位一体防护体系及“街道-村委-网格-家庭”四级联防机制,深入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系列宣传活动。通过警示教育、技能培训、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强化安全监管,有效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率。
警示教育:敲响安全警钟
村委会大厅的警示教育展板上,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令人警醒:“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青少年占比高达56%。”展板通过“水库泄洪道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野塘水草缠绕致人无法脱身”等真实案例,生动诠释了“水面陷阱”的隐蔽性,重点提醒家长务必做到“四知道”,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谨记“水面平静下暗藏杀机”的安全警示,告诫家长切勿让孩子在水边脱离视线。
全域排查:织密防护网络
村委会对辖区内所有危险水域实行“清单化管理”。对全村范围内的河流、池塘、水库、沟渠等水域进行全面摸排,登记造册,标注潜在风险点。设立风险等级高中低标识,重点监控高风险水域。在所有登记水域严格落实“五个一”:投放一个救生圈、配备一条救生绳、准备一根长竹竿、设立一块警示牌、悬挂一条宣传横幅,减少意外的发生,同时也确保意外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开展救援。
联防联控:构建长效机制
创新建立“街道-村委-网格-家庭”四级联防机制,强化巡查监管,落实责任到人。一是组建防溺水巡逻队,由村干部、党员、村民组长及志愿者组成“防溺安全小组”,重点加强午后、傍晚等溺水高发时间段的巡查。二是对野泳、戏水行为及时劝阻,并登记上报。三是实行“水域包保责任制”,将全村水域划分责任区,由街道干部、村委会工作人员及网格长包片负责,确保每个危险点都有人盯防、有人管理。四是建立“儿童监护台账”,对全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重点人群登记管理,由村委会定期走访,提醒监护人加强看护。
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在安全教育方面,钱村村委会更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溺水宣传:一是全年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宣传,利用村广播、网格群、宣传栏等渠道,定期推送防溺水知识。二是组织“防溺水家长课堂”,提高监护人责任意识。三是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精准教育,通过村委会“一对一”上门宣传,对辖区内中小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安全教育全覆盖。重点向家长和孩子强调“六不”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以前总觉得水深才有危险,今儿才醒悟浅水区一样不安全。”村民张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村民的安全意识逐步实现了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形成了“家长重视、邻里提醒、全村防范”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钱村村已初步构建起“预防为主、监管到位、应急有备”的防溺水安全体系,实现了连续多年“零溺水事故”的目标。下一步,钱村村委会将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将防溺水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为村民构筑更加坚固的生命安全防线,为建设平安乡村作出新的贡献。(张舒)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