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地面热浪蒸腾,写字楼玻璃幕墙将阳光反复折射,形成无数跳动的光刃。有这么一群人,每天要“从户外的‘烤箱’往‘冰柜’里钻”。
7月10日凌晨4点半,蚌埠淮上区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满富哒冰块销售点门前,制冰厂负责人徐文师穿着T恤和短裤,快步赶到售冰点,开门一头钻进-10℃的冷库里,额头上刚渗出的汗珠,瞬间结了冰霜。
“蔬菜、水果、海鲜、牛羊肉,哪样都等着冰块保鲜,夏天里,还多了不少工厂、学校拉冰去防暑降温,咱得争分夺秒。”徐文师说着又站在冷库门口,将一块块重达45公斤的冰块熟练地搬上车。
他和同事们穿着单薄的工作服往返穿梭,每次进出冷库都要经历“冰火两重天”。“刚进冷库时冻得发抖,干一会儿活就浑身是汗,头发能滴出水来。”徐文师笑着说,这样的“温差挑战”每天重复上百次。
眼下正是制冰厂的销售旺季,蔬菜、水果、水产品市场对冰块的需求激增。这个销售点的冷库最多能储存二三百块冰,卖完了就要到制冰厂去拉,每天供应市场四五百块冰,4米2的冷链车一天要跑5趟。“从水冻成冰至少要10个小时,生产跟不上销售,我们现在每天忙得连轴转。”徐文师说,制冰这行“靠天吃饭”,冬天几乎没生意,夏天就要拼尽全力。
临近中午,地表温度已升至近40℃,穿梭于近50℃的温差间,地面升腾起的热浪与冷库里不时“溜出”的冷气“激烈对抗”。“干得麻利,跑得快,就不冷不热了。”徐文师笑着抹了抹额头上的水迹,不知是汗水还是融化的冰霜。(强飞 通讯员 陈昂)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