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中,河北村芳田组70多岁的老奶奶提着水壶,稳稳走过新硬化的水泥路浇灌门前的菜园。门前这条曾经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土路,如今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散步的安心道:“腿脚不好的也能推车去买菜,娃娃们放学不怕摔了!”
这仅仅是木镇镇今年民生实事的温暖注脚之一。针对乡亲们多年反映的“出行难、隐患多、产业弱”痛点,木镇镇政府以道路提档升级为切入口,系统推进四大工程:精准施策的河木路预养护、打通“末梢梗阻”的芳田组道路硬化、畅通跨村动脉的X201线升级改造、筑牢生命防线的河北村防汛路硬化,让阡陌交通成为串联起安全、便利与希望的民心纽带。
未雨绸缪,“预养护”让河木路重焕活力
河木路作为该镇红十字医院的核心通行干线,日均承载密集人流与车流,通行压力显著。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维护,这条道路现已遍布裂纹和坑洼。今年春季,镇经济发展和财政办公室引入了预养护项目,对路面进行了“延缓老化”处理:首先对受损路面进行精铣刨,随后填充精细抗裂材料,并重新铺设了5厘米厚的沥青层。
“过去通往木镇的途中,车辆颠簸剧烈,导致桃子磕碰表面有伤,无人收购,损失严重。”果农张师傅指着运输车上的箩筐,满脸喜悦地说:“如今,就连路边的树木也郁郁葱葱,夏日里为我们遮阴防晒,我们的果子能够一路平稳运抵菜市场,品相更佳,售价也随之提高!”
泥巴路变水泥路,芳田组有了“出门鞋”
走进长胜村的芳田村,75岁的李婆婆拄着拐杖,在新硬化的道路上缓缓散步。她感慨道:“过去晴天踩石子、雨天踩泥,提心吊胆生怕滑倒。”如今,芳田组已顺利完成村组道路的硬化工程。村民王大姐也很有感触,她孩子就读木镇学校,过去接送孩子需穿行泥水坑,“每天鞋子都得刷洗,遇大雨还得背着孩子深一脚浅一脚蹚过泥浆路。”芳田组的村民们对这次道路硬化工程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不仅方便了他们的出行,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动脉升级,X201线拓宽乡村发展骨架
镇域内3.2公里长的道路连接竹阳街道与S103线,是新竹村进出的交通咽喉。升级改造工程拆除了原有破损设施,大幅拓宽了路基,将原本狭窄的水泥路面改造为6.5米宽的“黑色腰带”,并同步优化了新竹村交通大转盘枢纽。
运输茶叶的司机在新竹村大转盘处轻松转弯,“过去进村时,常因错车不便而堵得寸步难行,绕道则需多耗时半个多小时。如今,茶园的新鲜茶青运至县里的速度提升了一半。”物流的畅通,也使得新竹村的农产品更快进入市场,带动了沿线农家乐和种植业的蓬勃发展。
安全堤坝,防汛路为生命保驾护航
去年实施主路柏油化的河北村,今年把工程延伸至防汛要道。这条曾因汛期积水淹没导致村民“出行靠绕道、转移需摆渡”的泥泞小路,如今蜕变为宽4米、厚0.2米的平整水泥路,边沟平顺、排水完善,为村民筑起一道汛期安全防线。
“如今路基加高了,大水再也漫不上来,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周大爷站在新路上,笑容满面地说道。钟山组的村民吴大爷更是感慨万千:“汛期再也不用绕道出村,更不用租船摆渡,这条路真是实打实的‘保命路’!”新路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还打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瓶颈。在河滩地种植油菜大户透露:“以前汛期发洪水,油菜就被淹了,有时候割好了,还被水冲了。如今这条道路修建起来不仅出行便捷,销路也更加畅通了!”
村民们不再为雨天倒灌、晴天尘土飞扬的道路而烦恼,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宽敞的硬化路面。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家长们也不用再担心孩子在坑洼的水泥小路上摔倒受伤。货车司机们也不用再为颠簸不平的道路而提心吊胆,农产品的运输变得更加顺畅高效。镇应急环保事务中心也能够在防汛路上快速响应,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四段道路的蜕变,它们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让木镇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陈婕)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