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库内一派繁忙景象。叉车穿梭,货品流转有序,海关关员手持智能终端高效验放货物。
“公司代理的光刻机维修备件对洁净度要求极为苛刻,普通环境开拆会导致备件污染报废。”合肥顺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关业务负责人吴满松介绍,在海关的指导下,公司成功申请成为“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的专属配套物流企业,可以将光刻机维修备件等高敏感货物从不具备查验条件的口岸,转移到企业符合洁净、恒温标准的专业仓库进行查验,之后货物即可通过分送集报方式,以“小时级”速度配送到相关企业的生产线。
吴满松所说的“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是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口高新技术货物,将部分口岸查验要求调整至目的地实施的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的通关便利。
据悉,合肥新桥机场海关紧扣产业特性,深入推广“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并将适用企业范围拓展至专属配套物流企业,有效解决了精密设备口岸开拆查验的行业痛点。
“现在查验安全高效,新模式解决了我们的大困扰。”吴满松告诉记者,保税维修备件从申报到送达客户产线全程压缩至1.5小时以内,有力保障了光刻机设备“7×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维服务。
为更好地畅通集成电路企业急需的原料供应通道,今年上半年,合肥新桥机场海关联合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开通“合肥—列日”“合肥—特拉维夫”等全货机国际货运航线。同时,“一企一策”精准支持,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内控水平量身定制监管方案,实现“管得住”与“通得快”的有机统一。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合肥新桥机场海关监管国际直航货运量达8758吨,环比增长25%。
合肥新桥机场海关副关长杨扬表示,将重点保障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快速通关,推广应用“嵌入式”监管和“无感式”通关新理念,不断深化监管模式创新,拓展口岸功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更多安徽企业“走出去”。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