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萧县酒店镇何寨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只见千亩连片玉米地翻涌绿浪。村党总支书记王学川和村民小组长何玉波穿梭于田垄间,进行巡查管护。“我们每隔两三天就巡查一次,汛期更是每天查看。”何玉波说。当天,他们看到沟渠里有少量垃圾和秸秆,便联系保洁员很快清理完毕。
近期,萧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酒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存在管护短板:个别U型渠两侧回填土不及时,导致过水后下陷;部分沟渠被秸秆和垃圾堵塞;有群众为图一时方便,私自填土建桥,阻断了排水通道。“这些问题反映出管护责任没压实,宣传教育不到位。”萧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项目股股长王敏说。
“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萧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接到监察建议书,酒店镇政府立即整改,确保排水通畅,同时,对全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改。“纪检部门的监督,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健全制度,从根上解决问题。”酒店镇镇长梁新梅说。
酒店镇推动各村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在旗杆村村委会的墙上,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现在谁敢破坏农田水利设施,全村人都不答应。”一位村民说。
据萧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介绍,2021年以来,该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实施项目35个,涉及18个镇。去年以来,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领域突出问题,萧县开展专项整治,共发现问题55个。截至7月15日,已有50个问题完成整改,剩下的5个问题正在紧锣密鼓地整改中。一系列整改措施让高标准农田焕发勃勃生机,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
“为了防止问题反弹,萧县建立了网格化常态化巡查机制。”萧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由县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环保、司法、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通力合作,织密监管网络。镇级每月巡查不少于2次,村级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重点盯防设施运行、沟渠状态和林网保护,保障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
“大喇叭播报、宣传栏解读、村民会议宣讲,这护田的规矩咱都懂。沟渠堵了,淹的是自家的地,谁会干这损人不利己的糊涂事?”何寨村一位村民说。县、镇、村三级公布了举报电话,村民发现问题就及时上报,人人都成了“饭碗田”的守护者。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