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闲置土地,一方亟待用地,双方通过市场化谈判,在“零新增用地”情况下,保障项目落地、产业升级与效益倍增,这是日前发生在广德经开区的一件新鲜事。
“我们计划投入1.5亿元,建设年产15万台高低压智能成套设备项目,需要用地10多亩。经过深入调研、多次沟通和政府助力,最终盘活了相邻企业的低效用地,实现三方共赢。”7月2日,安徽省默勒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薛龙告诉记者。
此次盘活的两家低效用地企业,分别从事玻璃装饰和灯具生产。虽地处园区核心区,但受市场等因素影响,两家企业经营状况欠佳。2024年,两家企业合计产值不足1000万元,年税收仅30多万元,亩均效益低下。
宝贵的土地资源陷入低效闲置,成为困扰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心头病”。了解情况后,有升级扩张需求的默勒电器公司决定联合其中一家企业主动通过市场化谈判,精准整合这块面积共12.65亩的低效地块。“我们引导企业采用‘灵活嫁接模式’,允许相邻企业以入股或转让等市场化方式参与新项目,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地块‘化零为整、零地招商’。”广德经开区项目服务中心负责人沈乐表示。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4月,项目正式签约,6月份正式落地,预计明年竣工投产。“新落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年税收575万元,较原地块企业年税收超16倍,土地亩均效益实现几何级跃升,生动诠释了‘向存量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的内涵。”沈乐说,新项目聚焦高端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替代了原有的低附加值产业,推动地块承载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能级跃迁。
广德经开区近年聚焦低效用地再利用问题,坚持政企同向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政府有效作为,大力推进“市场主导、政府服务、存量整合、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通过“市场发现价值+政府消除障碍”,破解发展空间瓶颈、实现“无地生金”,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我们精准定位‘服务员’和‘催化剂’角色,提供核心保障——搭建信息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协调解决产权、规划等历史遗留障碍,优化审批流程,完善配套政策,降低交易成本,为市场机制顺畅运行和政府消除障碍保驾护航。”广德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低效用地问题,广德经开区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施策,一方面加大政府收回力度,对可以收回、收购、置换的企业,由经开区投资开发集团主动介入,经与企业协商一致后,收回全部或部分资产。同时,对符合规划要求、产权关系清晰、无债务纠纷等具备转让、出租条件的土地,加快推进项目嫁接,实现“腾笼换鸟”。
另一方面,对土地开发率达不到约定要求或预留用地尚未开发建设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限期开发建设,逾期未开发的,依法收回未开发利用土地;对容积率、“亩均效益”达不到约定要求的企业,督促限期提高效益。同时,鼓励市场主体收购相邻多宗低效工业用地地块,通过“退散进集”集中规划利用。
据了解,广德经开区还大力开展工业低效土地企业提升帮扶工作,成立三个工作专班,实行包保联系制度。今年以来,完成低效土地企业提升帮扶14宗,共370多亩。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