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一地双收

发布时间:2025-07-19 23:48:38  来源:中安在线  

  日前,淮北市烈山区马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芦笋基地,十几名村民手持采笋刀小心地采收芦笋嫩芽。与普通芦笋地不同,这片芦笋田里还藏着另一份惊喜:地下10厘米处,数以万计的金蝉若虫正依附在芦笋根系上汲取养分。

  “芦笋属于高端蔬菜,深受消费者青睐。而金蝉以芦笋根系为食,生长快、个头大、品质优。”合作社管理员王启军随手拿起一根芦笋,指着翠绿的笋尖向记者介绍。

  马场社区党总支书记项黎明告诉记者,2023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社区整合乡村振兴扶持资金、“两委”自筹资金共317万元,建成160亩示范园,并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我们在赴山东曹县考察后,放弃了原先种植羊肚菌的设想。”项黎明说,芦笋一年两季采收,金蝉俗称“知了猴”,具有药用、食用价值,养殖附加值高,每亩年收益可达3万元,比种植羊肚菌投入低、易管理。

  2024年4月,马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把160亩示范园全部发展成芦笋基地,并在芦笋苗根部埋下了蝉卵。经过科学管护,今年2月,芦笋基地迎来首个收获季,采收的茎前笋每公斤最高卖到了20元。

  “5月下旬起,基地又迎来茎后笋收获季,每公斤能卖到6元。”王启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芦笋种植第一年亩产500公斤、第二年增至1500公斤、第三年稳产后达2000公斤,更关键的是,芦笋种植好了以后,能连着长15年。

  “芦笋发达的根系储存着丰富汁水,为金蝉若虫提供了优质‘口粮’。到明年夏季,预计每亩可产出金蝉上万只,利润相当可观。”王启军说,合作社已计划再扩大200亩的种植面积。

  “芦笋+金蝉”复合种养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提高了群众收入。57岁的李淑兰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在基地从事芦笋分拣工作,每天收入70元。基地目前已带动50名当地群众就近务工,一年下来,人均可增收1.26万元。

(正文已结束)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点“树”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