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发出“30分钟改变你的回家路”活动倡议,鼓励党员、个人、家庭、业主委员会、物业积极参与,关心小区日常,推动小区治理。随着更多合力汇聚,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进一步被激活。
其实,早在2023年9月,合肥高新区便聚焦物业服务权责失衡、公共资源管理失序、多元主体协同失效等小区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在合肥市率先创新推出信托制物业服务的小区治理机制,让业主的“回家路”变成了“心之归途”。
破解难题,抓住“关键一招”
炎炎夏日,合肥高新区上铁银欣花园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场“预算听证会”,再次拉近了业主与物业的“距离”。“绿化养护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电梯维修费能不能再压缩?”……面对业主的提问,物业经理李永川指着投射在智慧大屏上的“精确数据”,逐一解释年度服务项目和开支计划。
“现在的小区和以前大不一样!”在银欣花园住了10年的居民梁振斌细数变化:环境好了,物业效率高了,物业费使用也透明了。“小区的事都会征求我们意见,大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高多了!”
可就在两年前,小区业主满是怨言:“质价不符,只想着涨物业费,服务却不见提升,交了钱也不知道花在哪儿。”物业公司也很憋屈:“小区建成15年,外墙渗漏、设施老化等问题频发,仅70%业主缴物业费,公司已连续四五年亏损,只能‘啃老本’维持运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常住人口已超千万的合肥,高度重视小区治理。尤其是对于正在加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合肥高新区而言,要将努力提升小区治理水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推进。2023年9月,合肥高新区果断抓住“关键一招”,以上铁银欣花园为试点,在合肥率先推出小区治理信托制:以“钱袋共管、酬金透明”为核心,打破传统物业包干制“服务下滑—业主欠费”的恶性循环。
“信托,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委托人把财产交给受托人,让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管理或处分财产。”合肥高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丁科介绍,在信托制中,业主是委托人,物业是受托人,将物业费与公共收益纳入全体业主共管账户,物业按约定比例从支出中提取酬金,并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公示收支明细,让每一笔钱的去向都清晰可溯,从而让传统物业的“买卖关系”变成“委托—受托—受益”的信义关系。
较之传统物业,“信托制物业”的一个关键好处是实现资金归属与管理权的分离,即把“谁管钱”和“谁花钱”彻底分开。
信托制的“阳光化”管理重建了居民与物业的信任,倒逼物业从“逐利者”转向“服务者”,提高了对群众需求的感知与处置效率。目前,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70%跃升至97%。
“现在好多了!以前阳台漏水两个月没人管,现在反映给物业,两三天就修好了。”梁振斌直言“回家路”越来越舒坦了。
党建引领,实现“多方协同”
如何让信托制中的各方主体协同发力?实践中,合肥高新区以“信托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多方主体协同。“凝聚力”,进一步让“糊涂账”变成“明白账”,让“无人管”实现“全员管”。
走进上铁银欣花园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记者正赶上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物业及社区工作人员召开党群议事会。“维修工程报价十几万,物业负担不起。”原来,小区公共区域消防水管漏水,月水费超4000元,维修报价过高成了难题。面对物业方的苦衷,小区党员代表说:“结合多年消防工程经验,这片消防管网布局可以优化,总价能降。”
经过党员代表等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将问题摆上台面讨论。最终,仅花费2.6万元,就彻底解决了消防管网漏水顽疾。
为让信托制真正发挥作用,合肥高新区成立小区红色物管委,由社区党支部牵头,推选出9名居民代表组成党群议事会,制定了议事规则和流程,打造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协商平台,解决信托制模式中各种小区治理难题。
大事小事摊开说,小区财务公开讲。如今居民有事就到党群服务中心,每月开一次党群议事会,共同商议物业制定的管理提升计划,经业主决策后执行,居民真正成了社区治理的主角。
在推行信托制实践中,党建引领同样体现在日常细节中。“小伙子,这可不行。”一天,业主小李随手将塑料瓶抛进绿化带,突然身后传来温和提醒。小李回头一看,发现是同楼的老党员张德牛。“你看,3栋责任田负责人张德牛。”张德牛指着楼道口牌子较起了劲。小李认出是老邻居,脸一红,赶紧捡起瓶子扔进远处的垃圾桶。
“以前居民有问题就找居委会,现在有了责任田管理员,不出楼就能解决矛盾。”合肥高新区银杏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延东介绍,所谓责任田,就是将小区若干公共责任区,公示后发动党员认领管理,认领党员负责区域卫生监督、矛盾调解等,进一步凝聚小区多方主体合力,让信托制更好地深入到小区治理的“毛细血管”。
有了党建引领的信托制,小区实现了将停车场广告位收入、外来车辆停车费、商家摆台费等纳入共管账户,征集民意后建设共享充电桩、宠物公厕等配套设施。
科技赋能,畅通“最后一米”
数智化的网络时代,推进信托制,同样离不开科技赋能。
“每个责任田的网格员通过‘智慧高新’小程序上传问题,分哨中心精准派单,责任单位接单即办。从发现、上报、处置到反馈,形成一个治理闭环。”上铁银欣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汤晶晶说起智慧治理滔滔不绝,“居民遇到事,不用‘跑断腿’,只需在家‘动动手’。”如今在高新区,主干道上窨井盖破损,从拍照反馈到检修、更换,不到半小时。
在信托制的深入实践中,高效智能的背后是数字技术与小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作为合肥科技创新重镇,合肥高新区为破解基层治理任务繁重、效能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科创优势,搭建信托制小区治理模式的“智慧平台”,让智慧治理抵达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米”。
在“智慧高新”管理后台,记者看到上铁银欣花园小区被划分为1个大网格和2个小网格,辖区人、企、房、事、物数据实时显现,居民意见数量、问题分类、满意度评价一目了然。有居民投诉噪声扰民,社区工作人员接报后迅速到现场处理并反馈,居民用“笑脸”图标给出了满意评价。另一条关于安装充电桩的诉求,因超出社区权限,被迅速转交至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进度在后台实时更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采集小区居民信息1000余条,累计解决上铁银欣花园小区公共设施维修、快递点外移等“关键小事”50余件,实现了一屏联全域、一网精准治。
“环境好了,小区房价都涨了。”居民任红霞说。2023年前,该小区房价每平方米约1.3万元,如今,即便楼市整体不景气,仍能卖到1.7万元每平方米。
李永川说:“实行信托制前,我们只服务2个小区,现在管理的小区数量已达24个。”凭借良好的治理成效,该小区获评合肥市“住宅小区治理典型”“和美小区”等荣誉称号。
“已有8个小区完成信托制模式移植,23个正在推进,预计年底将覆盖全区三分之一社区。”合肥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志奎说。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