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庐阳糖画”传承人现场展示。
长三角“淘玩夜”现场人流如织。
7月17日,《中国文化报》头版聚焦合肥市庐阳区“走读老城文科商旅融合项目”。这一深植城市文脉、驱动文旅创新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合肥人文历史与特色产业、现代科技的和谐共生。
应运而生的“文化答卷”
庐阳区,合肥千年古城的源头所在,既是城市之根,更是文脉之源,镌刻着庐州文化的基因密码。
2023年初,“走读老城——庐阳区文商旅融合创意提升项目”应时顺势而生。
“这是庐阳区立足自身历史底蕴与发展实际,精心打磨的文科商旅融合创新标杆。”庐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健解读道。
该项目以“文科商旅融合+数字创意”为核心引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根本遵循,通过系统溯源、活化利用、多元传播,将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可参与的文旅体验,培育独具特色的新业态、新品牌、新模式,让老城文化魅力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从最初的“文商旅融合”到如今的“文科商旅融合”,“走读老城”已成为长三角文旅创新的标杆性实践,赢得业界与社会的广泛赞誉。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文化根脉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推动老城焕新的动力源泉。”杨健说。
多维融合的“体验矩阵”
项目启动以来,“走读老城”构建起多维度融合的文旅生态,推动文化服务与旅游产业深度协同,一系列特色活动持续擦亮品牌——
今年1月,针对异乡庐阳学子的思乡情愫,“宠伢”活动以暖心举措回应牵挂,让乡愁有了安放之处;庐阳文旅主题曲《等你在庐阳》走红后,学子们通过歌唱、书法等形式化身家乡“代言人”,让乡情跨越山海;今年5月,“长三角非遗淘玩夜”精彩上演,传统非遗与潮流元素碰撞出奇妙火花,长三角非遗传承人齐聚庐阳,展现文化交融的无限可能……
线下,项目打造全新品牌识别体系,推出“走读老城”LOGO及文创产品,设立30余个打卡点位;依托淮河路步行街“全国首个数字消费与AI文旅互动街区”,在周边文旅景点打卡点位安装智能标识,让科技为文旅体验加分。
线上,合肥首个区域性文科商旅融合数字平台——“走读老城”支付宝小程序,在云端构建起虚拟“庐州城”,为全球用户打开了解庐阳的窗口。
“我们既要保留老城的烟火气,更要让她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庐阳区文化馆馆长王旭表示,“走读老城”正推动历史文化深度融入产业升级、城乡建设与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
硕果累累的“创新答卷”
历经两期建设,“走读老城”已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构建起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新格局,实现文化、商业、旅游、科技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均取得显著成果。
项目成功入选首批100个“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成为安徽省唯一获选的“文科商旅融合创意提升”案例,彰显区域创新优势。同时入选中国旅游协会第六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成为行业示范样本。此外,还获评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2024年度旅游营销推广创新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精心打造的《走读老城・秋季数字创意沉浸式主题游线》微视频,在2024年全市微短剧、微电影评选中斩获二等奖,以创新传播形式持续为品牌赋能。
向“国家级示范”迈进
据了解,庐阳区已经出台“溯源、活化、传播”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文化空间、丰富体验场景、拓展消费渠道,助力打造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从省级案例到全国样板,“走读老城”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项目将推动“走读老城(第三季)”从文旅品牌IP升级为可持续的文旅生态体系,实现“科商旅带动文化传承、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良性循环,整合资源,塑造文旅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让庐阳区成为合肥历史文化“金名片”,为长三角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庐阳样板”。
合报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王峰 通讯员 王旭 何晓珺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