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城景色。 (资料图片)
产业园工人正在生产锂电池保护板。 记者 袁野 摄
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 (资料图片)
一提到霍邱,跃入大多数人脑海中的都是产粮大县、铁矿大县等印象。
近年来,霍邱县以深度“融长入圈”为导向,以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简称“合霍现代产业园”)为平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新型储能、电子信息等制造产业,因地制宜,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布局。
合霍现代产业园是全省“最年轻”的南北合作共建园区,目前已拥有30家规上工业企业。这个面积仅有1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正引领霍邱这个农业大县、矿业大县产业转型升级。
依靠人力优势
寻求产业突破
“这两天,在江苏溧阳完成培训的工人即将回到厂里,我们工厂员工要突破500人了。”7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合霍现代产业园的立讯精密(霍邱)汽车电子产业园,公司负责人戴志葵说。
立讯精密是世界500强企业,深耕通信数据、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该企业在霍邱的工厂,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线束产品。为何选择霍邱?立讯落户的背后是深层次的产业考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霍邱就是产粮大县、铁矿大县,产业发展单一。近年来,霍邱县积极探索产业新赛道,寻求产业突围新打法。
“霍邱县的比较优势是什么?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哪里?我们县拥有160万人口,在合肥都市圈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力资源。以此为基准,我们重新梳理园区的发展方向,将早期确立的6大发展集群精简为新能源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新型储能、电子信息3个方向。”合霍现代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张伟告诉记者。
产业园注意到新能源汽车内外饰行业有“轻量属性突出、劳动密集特征显著”双重特点,这一领域近年来一直保持极高的增长速度,同时对劳动力规模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正是霍邱县所需要、能吸引的产业。
“线束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苏浙地区的人力成本较高,限制了工厂进一步发展,霍邱丰富的人力资源对我们企业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戴志葵的话印证了园区的判断。
以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宽裕的发展空间作为亮点,合霍现代产业园顺利引进了立讯这一汽车内外饰领域的龙头企业落地霍邱,让霍邱的工业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
预计今年底,立讯精密霍邱工厂工人数量将突破1000人。明年二期工厂投入生产后,工人数量将达到2500人,年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
“我们会将更多的生产线和订单转移到霍邱,这里将成为集团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戴志葵告诉记者。
如今,不仅是立讯精密,电机领域的一些行业内龙头企业也将生产基地落户合霍现代产业园。产业单一的霍邱,逐渐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
下足“绣花”功夫
优化为企服务
“2018年,总部在霍邱租了一栋厂房进行生产。随着生产不断扩大,租赁厂房无法满足企业需求。2020年,我们在产业园自主征地,建设新工厂。”安徽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主管范玲玲告诉记者,在新厂房建设中,园区服务小组迅速跟进,在环评、消防等手续申报上进行指导,为企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从征地到建设、装修、设备搬迁转移、开工生产,雷利智能一共只用了307天。
安徽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落地合霍现代产业园的企业,这家生产家电微电机的企业伴随着产业园成长,对产业园的服务深有感触。
“以前,我们只知道霍邱人豪迈粗犷,没想到他们服务企业这么细心。这也给了我们扎根霍邱的信心。目前,我们吸引了两家上下游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落地产业园。未来,我们打算构建安徽雷利微电机生态产业园,和产业园共赢发展。”范玲玲说。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落地发展中很看重的要素。合霍现代产业园一改过去皖北地区豪迈粗犷的“人设”,在招商引资、为企服务中下足了“绣花”功夫,让企业真心“恋”上霍邱。
“今年年初,工厂设备陆续安装完毕,试生产在即。我们计划从霍邱招聘一批工人到江苏溧阳的生产基地进行培训。没想到,很多工人有顾虑,不愿意参加培训,这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困扰。”戴志葵告诉记者。
霍邱县政府、合霍现代产业园了解到立讯精密面临的难题后,迅速成立专班为企解忧。不仅组织各个乡镇对企业招聘情况进行宣传,还针对参加异地培训的群众提出的问题制定了措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有了政府和园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异地培训计划得以向前推进。现在工厂里的熟练工人,大多是在溧阳基地经过培训的。这些工人也成为立讯霍邱生产基地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戴志葵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合霍现代产业园成立高质量发展推进领导小组,下设招商、落地、建设、金融、发展和人才等6个服务小组,实现从招商到签约、建设、生产经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
“在为企服务过程中,园区实行‘一企一群’‘一企一策’,企业有需求、困难,在微信群里提出,相关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服务。”合霍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褚学兵告诉记者。
积极“融长入圈”
抢抓更大机遇
“我们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搬迁到霍邱来,一方面是看中霍邱县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看中的是这里与合肥的距离优势、产业体系上的强关联。”在安徽保锂安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公司总经理毛红阳告诉记者。这家生产锂电池保护板的企业,从去年11月投产以来,工厂平均月产值达1600万元,今年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
毛红阳坦言,随着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毗邻合肥的合霍现代产业园有了巨大的吸引力。“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在广东,但是霍邱距离合肥近,生产成本远低于深圳,在这里投资是为了未来投资。”毛红阳告诉记者。
作为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合霍现代产业园在成立初期,积极对接省会合肥的创新要素、产业资源和管理经验,不断融入合肥主导的产业体系之中。
霍邱合高现代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合霍现代产业园下属平台公司)分别与合肥建投、产投合作成立霍邱芯车智能股权投资基金、合霍国正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各1亿元,主要投资霍邱县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储能、芯片等产业。合肥市直单位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应用场景对接会等会议时,将合霍产业园重点企业纳入对接范围,当前产业园内立讯精密、汉星储能等企业已融入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大主导产业。
近年来,合霍现代产业园由过去的“南北共建”逐渐发展为“融长入圈”,通过深化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联系,让霍邱与先发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利用毗邻合肥的区位优势,请这些远方的“朋友”安家霍邱。
2023年以来,产业园赴长三角、珠三角、合肥地区招商对接170余次、考察项目180余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83.33亿元。同时与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上海张堰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园区合作共建协议》,为更大范围“融长入圈”画出了路线图。
“产业园区只有选择了正确方向,才能引导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新能源汽车轻质零部件(内外饰)领域,立足已引进的几家头部企业,发挥霍邱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富有霍邱特色的新能源汽车轻质零部件(内外饰)基地。”张伟告诉记者。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