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点亮千米井下“生命之灯”

发布时间:2025-07-23 15:30:28  来源:中安在线  

  【人物名片】

  余国锋,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曾获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人物寄语】

  我要用科技创新在黑暗地层点亮“生命预警灯”,以科技为盾守护千米井下矿工生命安全。

  上午指导安装调试岩石力学实验设备,午后在办公室编制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深夜又伏案撰写科研项目的研究报告……这便是余国锋7月18日一天的工作状态。

  对他来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最近一周,他刚牵头完成涉及煤矿地质探查的重点科研项目验收,转身又投入千米深井原位实验室的建设一线。

  从技术空白,到将技术炼成“杀手锏”,余国锋以科技创新点亮千米井下“生命预警灯”,守护矿工生命安全。他常说:“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为矿工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底气!”扎根煤海二十七载,他用时间的长度增益人生的厚度。

  全光纤微震监测仪如听诊器般贴附巷道……这是余国锋带领团队历时5年完成的一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研制成功具有我国完全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微震监测预警装备。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我们用光纤传感织就一张精密的安全网。”余国锋说,通过淮南矿区实测验证,这一设备可为煤矿动力灾害预警争取黄金时间。如今的淮南煤矿,微震传感器在巷道中星罗棋布,构筑守护生命的“雷达”矩阵。

  矿井水灾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余国锋带领技术团队成立攻关小组,提出利用微震监测与水文监测、AI模型深度融合,实现突水前兆预警,确保安全回采的构想。一次次现场试验,一次次调整思路,从工作面回采到结束,建立了“蓝、黄、红、橙”四级预警机制,并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微震“连通度”理论,安全回收发生过突水事故的工作面上优质煤炭资源114万吨,增创经济效益数亿元。

  作为团队带头人,余国锋牵头组建了行业首个“煤矿动力灾害大数据智能预测预警技术创新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课题或省级项目10余项。他主动驻矿蹲点,坚持深入现场,先后在潘二、谢桥、丁集、顾北等煤矿完成底板灰岩水害微震监测系统安装。

  2019年1月30日,余国锋和团队成员在寒冬深夜坚守实验室,全球首次加载充气保压条件下的大尺度真三维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成功时刻定格在22时。

  为捕捉瓦斯突出瞬间的精确数据,余国锋和团队成员在高压气体密封、三维应力加载等关键环节反复调试,36小时未离开试验台。这场历时5年的科研攻坚,虽然颇具困难波折,但试验数据振奋人心,填补了吸附瓦斯煤岩特性试验与突出全过程真实模拟的技术空白。

  余国锋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其他科技奖20余项。

(正文已结束)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上一篇:慷慨助学 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