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下班了,来唱戏了!”

发布时间:2025-07-25 11:16:45  来源:中安在线  

  7月18日晚7点多,当夕阳的余晖还恋恋不舍地洒在秋浦河上,石台县城东方红广场一角,一场黄梅戏的“盛宴”正悄然酝酿。

  “明天是我们石台县复建60周年,今晚姐妹们要开个直播,过把瘾!”刚退休不久的朱丹女士满脸兴奋地支起手机,她身旁的姐妹们也纷纷围拢过来,眼神里满是期待。朱丹介绍,秋浦河畔经常聚集着一群黄梅戏票友,当晚登台演出的都是老年大学黄梅戏班的学员。作为活动组织者,朱丹忙前忙后地安排着演出场序。

  这时,一阵“突突”声由远及近,一辆三轮车在广场边停下。“下班了,来唱戏了!”储杏玲停好车,快步走了过来。

  她可是团队里的“大拿”,那三大本厚厚的学习教材上,近500首唱段她基本都能信手拈来。“我喜欢黄梅戏是从小时候看电影《天仙配》开始的,在乡下,我们学戏都是村民们口口相传。”如今,她在单位食堂做饭,闲暇时光,黄梅戏就成了她最好的陪伴。当记者问起二胡是跟谁学的,旁边的姐妹抢着说:“她是自学的!”储杏玲顿了一下,眼中带笑:“我也有老师,全石台会拉琴的都是我老师,我看到拉琴的就到跟前去问。”

  在英语教师胡绿荣的记忆中,她老家小河镇来田村,唱黄梅戏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村里老老小小都会唱,不少老人会唱整本传统剧目。每到农闲,大人在台上唱,孩子们就在台下学。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广场一角的LED灯照亮了这片小小的天地。板眼一敲,胡琴声起,现场的气氛瞬间热闹起来。《海滩别》《空守云房》《情稠意更稠》《到底人间欢乐多》《喊一声蔡郎哥》……一曲接着一曲,唱到高潮处,围观的人们也忍不住跟着唱和起来。晚风轻轻拂过,带着丝丝凉意,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这热闹的场景,恰似一幅鲜活的市井生活画卷,烟火气十足。

  在东柱商贸超市工作的陈秀林唱完一曲《到底人间欢乐多》后,眼中泛起了泪花:“小时候在乡下,父亲拉琴,母亲唱戏,家里晚上常常聚集很多喜欢唱戏的村民。大家围坐在一起,唱着、笑着,一天的劳累仿佛在戏中飘散了。现在父母不在了,每当唱起黄梅戏,妈妈的身影就在眼前浮现,她种田、烧锅、洗衣服的时候都在唱……”黄梅戏里藏着她对父母的深深思念,文化也在亲情的纽带中得以传承。

  胡绿荣老师感慨道:“这几年啊,村里活动一个接一个,多亏了县里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我打小就有这习惯,十里八乡地打听着县里剧团啥时候下乡演出,一得到消息,就约上几个朋友,热热闹闹地去看戏。”

  朱丹笑着接过话茬:“现在政府搞文旅融合,县里不少景区都安排了固定时段唱黄梅戏。我们一有空,就往景区跑,听戏、学戏,乐在其中。要是安庆市有活动,那更得去参与,人家那儿有乐队伴奏,唱起来过瘾!前几天,池州市里三十八九(摄氏)度的高温,我们愣是跑到烟柳园公园,和票友们对唱!”

  秋浦河畔的夏夜,那悠扬的唱腔、动人的故事,正如秋浦河水生生不息地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根脉。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