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 徐跃捐献“生命种子”为他人重燃希望之光

发布时间:2025-07-25 11:18:52  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22日,安徽省立医院,淮南市凤台县公安局张集派出所负责人徐跃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将跨越地域,为一位素未谋面的外省青年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几天前,一场简朴而热烈的欢送会在淮南市红十字会举行,为这位即将踏上特殊“生命战场”的人民警察壮行。

  46岁的徐跃,身份多重而光荣:他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扎根基层的人民警察,如今,更成为一名无私的生命捐献者。7月17日,在淮南市红十字会举行的欢送会上,作为即将启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88例捐献者,徐跃的故事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这份大爱的种子,早在2020年4月就已悄然埋下。当时,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徐跃聆听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讲解,深受触动,毅然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多年来,只要身体允许,他始终坚持献血,累计献血量已超3000毫升,默默践行着奉献精神。

  2025年6月,一个电话带来了生命的召唤——徐跃的血样与一名比他小20岁、身患造血功能障碍的外省青年患者初配成功。当淮南市红十字会征询他的意见时,徐跃的回答斩钉截铁:“需要我做什么,我都配合。”

  他向局党委报备后,利用宝贵的半天休息时间,驱车数十公里赶往定点医院,完成了高分辨匹配采样和严格的体检流程。那一刻,他心中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欣慰:“知道匹配成功后,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能够为他人重启生命按键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很荣幸。”

  然而,光荣背后亦有不易。作为派出所负责人,辖区工作繁重,捐献后需要十余天的康复期,这让他对并肩作战的同事们心怀愧疚,甚至多次询问医护人员能否缩短康复时间。更令人动容的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忧,他选择了暂时隐瞒,只对爱人说是“单位临时安排出差”。他坦言:“这次捐献也不想给他们增加心理负担,待我捐献后,健健康康地站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就安心了。”

  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非易事,尤其对于已46岁的徐跃而言,捐献年龄上限通常为55岁。为确保身体状态最佳,他强忍着注射动员剂带来的身体不适,在病床上辗转反侧。支撑他的,是那份坚定的信念——想到自己的付出能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意义。

  这份深厚的为民情怀,早已融入徐跃的血脉。追溯至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刚入伍不久的徐跃与战友们连续38天死守长江堤坝,用青春热血筑起守护生命的防线。转业从警后,他初心不改,无论是日常的走访宣传、调解纠纷,还是帮助走失儿童回家,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都彰显着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大爱”。他始终秉持“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信念,将责任牢记于心,把人民装在心中。从警生涯中,他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忠诚履职,担当奉献。

  在欢送会上,淮南市红十字会负责人高度赞扬了徐跃的义举,称他是将责任与人民放在首位的优秀警察代表。徐跃则谦逊地表示,救助危难群众是警察的职责,更是党员的义务,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

  从军营的橄榄绿到警营的藏青蓝,徐跃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守护”与“奉献”。他用热血青春守护江河安澜,用忠诚担当守护着一方平安。如今,他更用无私大爱完成了一场生命的接力。(记者 赵中坤 通讯员 杨亚军)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