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合肥造” 为中国工业“保暖”

发布时间:2025-07-25 11:19:33  来源:中安在线  

  应用电伴热带的产品。

  合肥的环瑞电热参与了中海油电伴热系统。

  寒冬腊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东北雪原平稳穿梭;南海深处,海上石油平台输油管道在高温高压下稳定运行……极端场景的背后离不开一项关键技术——电伴热。

  今年上半年,来自合肥的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260℃的自限温电伴热带产品的量产。7月22日,记者走进了“环瑞电热”,了解其自主研发的“电伴热”技术如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工业“保暖”的科创先锋。

  “隐形支柱”电伴热守护工业命脉

  2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肥东经开区的安徽环瑞电热器材有限公司。在机器轰鸣的厂房内,一条条黑色“带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可不是普通的带子,它们是我们环瑞电热的‘明星产品’——高性能自限温电伴热带,也是守护着开往东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供水系统的隐形卫士。”环瑞电热创始人、董事长计成志介绍。

  何为电伴热?“是指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间接加热系统,本质上是用电能给设备‘穿棉袄’。”计成志解释,该技术通过精准控温,防止管道冻结、介质凝结,在石油化工、高铁、基建等领域堪称“隐形支柱”。

  计成志解释,在石油化工行业,海上钻井平台的输油管道若因低温堵塞,可能引发停产事故;在高铁领域,极寒地区的列车水箱、排水管若冻结,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即便是城市供暖管网,电伴热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温度损耗问题。”

  可以说,电伴热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管道、设备保温及防冻解决方案,在多个关键经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由于施工多采取隐蔽工程路径,因此是名副其实的“隐形”支撑行业。

  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之路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外资企业采取技术封锁、产品垄断的市场策略,这也给国产电伴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提起创业初期,计成志感慨万千。

  破局的关键,始于2014年。当时国内同行普遍靠低价竞争,环瑞电热却率先冲出本土企业闭门造车的研发牢笼,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并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投入重金研发。

  “科学和产业第一次真正‘握手’。”计成志回忆,环瑞电热紧贴市场,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向涵盖设计、生产、安装、售后的EPC全流程服务模式转型。通过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探索新服务模式,从此寻求新的商业机会和新的增长点。

  2023年,环瑞电热200℃高性能自限温产品成功实现量产——这是电伴热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更关键的突破出现在2025年。今年初,环瑞电热又在260℃的自限温产品上成功实现了量产——电伴热技术水平已完全能够比肩国际一流同行,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让“中国智造”的印记遍布全球

  硬核技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2023年,环瑞电热成功中标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电伴热材料框架招标项目;2025年,又成功中标中车集团“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和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配置动车组项目”……

  不仅如此,在经过近20年的市场拓展,环瑞电热已通过欧盟、法国等多地权威认证。

  作为中国的企业代表,环瑞电热已经为包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的电伴热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在国家推动关键领域国产化的政策背景下,环瑞电热的进口替代契合“自主可控”战略成为行业国产化典型案例。

  “未来,我们还将在高端算法、国际认证方面尝试进一步突破。”对此,计成志信心满满地表示,让更多的关键领域用上“中国智造”是他们的目标。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王峰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