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协“有事好商量”线上协商议事厅直播走进肥东县店埠镇,就目前停车难问题寻求破解之法。何融 摄
7月18日黄昏,合肥市黄山路与怀宁路交口,一曲《草原牧歌》广场舞曲与天边晚霞遥相呼应。这个曾经杂草丛生的边角地,通过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如今成了居民争相打卡的“口袋花园”。
2.5公里外的合肥市政协机关会议室里,调研组还在讨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课题。群众的呼声、委员的意见、专家的观点……都将融汇到给市委、市政府的一条条建议中来。
这是合肥市政协以“绣花功夫”参与城市治理的缩影,更是“有事好商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真实写照。
社区协商议事厅
使市容环境有“面子”
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管理千头万绪。合肥市政协深知,城市管理的核心是群众,重心在社区。将协商平台建在街头巷尾、百姓身边,让民意碰撞出智慧,让智慧直通决策,是近年来合肥市政协“履职为民”的重要理念。“社区协商议事厅”就此发展壮大,成为合肥市政协履职工作的亮点特色。聚焦物业纠纷、停车难、菜市场环境、养老服务等急难愁盼问题,辖区居民和委员代表三天两头聚到这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说说看”到“商量成”,用廉泉小区居民代表陈先生的一句话,“忒有成就感!”
合肥市蜀山区廉泉小区建成于1989年。因建成时间久、规划滞后,小区停车位长期不足,占用消防通道停车、停车位私装地锁、挪车剐蹭等乱象频发,居民意见大、纠纷多,12345市长热线投诉不断。2023年,陈村路“社区协商议事厅”由政协委员牵头,召集小区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小区物业共同参与,召开多次协商会,最终商讨确定了小区具体的停车位分配方案——车位分配采取分楼而治的措施,实行“一车一位”的方式。历经一个半月,廉泉小区机动车录入车辆管理系统227辆,共计分配207个停车位,其余的20辆车根据时间差灵活停放于车位上。新增了停车位,管理再跟上,小区停车井然有序。此后至今,社区再未收到一起涉及小区停车的投诉。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合肥市政协指导各基层政协组织,将“社区协商议事厅”选在群众方便聚集的社区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等场所,配备了必要设施,制定了清晰议事规则,确保协商有阵地、有章法。据悉,2021年以来,合肥市政协建成社区协商议事厅465个,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社区村居有试点;年度开展协商议事活动700余场次,推动解决1300多项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线上协商直播活动
让市民生活质量有“里子”
家门口的老年食堂味道如何,小区遛狗不牵绳谁来管,“摩托炸街”怎么治……如果说“社区协商议事厅”助力改善市容环境的“面子”,那么,合肥市政协的“线上协商直播活动”则更多致力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里子”。二者结合,让这座“养人的城市”由内而外焕发生机、温暖美好。
当合肥开启“炙烤模式”,市民日常出行能否畅享清凉?为及时回应这份民之关切,2025年7月17日下午3时,市政协委员、合肥市12345业务科负责人,合肥轨道集团运营公司工程师、值班站长,合肥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相约合肥大剧院地铁站,邀千万网友共话合肥夏日“清凉密码”,为民生服务建言献策,2.5万群众在线参与。
三台摄像机、一个电子大屏、两个补光灯,2024年4月的一个下午,在包河区万年埠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政协委员、小区居民代表和物业管理方齐聚一堂,一场围绕“小区养狗该怎么管”的线上协商议事活动正在直播,1.5万名观众线上观看。这种“直播+互动”的议事模式,打破时空限制,用最快的速度,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便捷发声、协商议事,共建美好城市。
多年来,合肥市政协“线上协商直播活动”坚持“不调研不协商”,直播议题由群众“点单”,委员和专家把关,让协商真正围绕群众需求转。年均开展“线上协商直播活动”12场,吸引超30万名群众参与讨论,推动社区老年食堂开设晚餐就餐点、市科委宿舍危房重建、公园设立健身器材等多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精品提案办理
赋能城市品质“软实力”
合肥市政协借力《政协合肥市委员会关于打造精品提案的实施意见》制度优势,将提案办理作为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城市管理类别提案上,探索建立“清单+办理+答复+评价+回头看”模式,将“金点子”转化为治理新举措,让智慧治理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2024年初,在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王琼等4人针对骆岗公园品质提升,提出《关于加强骆岗公园运动场所配套设施的提案》等相关提案4件,直击市民运动休闲需求,建议完善智慧化设施、优化场地布局。市政协严格审查后,全部予以立案。指导督促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将提案办理与公园运营同步推进。
如今,漫步在骆岗公园,多处满足多样活动需求及全龄化使用的活动场地,造型各异的服务驿站,随处可见的公园休憩座椅,招手即停的无人物流车,共同构建起一个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公园场景,让市民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感受科技带来的便捷。
去年,市九三学社提出的《关于以“数”治城 全力推进我市韧性智慧城市的提案》,聚焦城市安全与智慧化运营,建议利用自然灾害普查数据和生命线监测系统提升城市韧性。该提案由市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数据资源局共同办理,市政协全程跟踪督办。
办理过程中,合肥深度融合提案建议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技术优势,灵敏度可达到0.1%的燃气探测器、25公里范围内泄漏定位精度达到1米的水管网检测智能球、溯源时间小于30分钟的水质多特征污染溯源仪,这些成果大多已应用于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中。2024年,合肥市“统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案例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50个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从“答复满意”到“成效满意”,合肥市政协以提案办理为纽带,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据悉,2024年度,市政协收到社会建设方面提案163件,主要集中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等方面。收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案23件,主要集中在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加快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等方面。市政协以提案为抓手,搭建与基层县区、市直单位、委员企业协同联动的协商模式,挂图作战、对单销号。
专题民主协商
聚焦城市治理“硬骨头”
高质量协商始于精准选题。2025年,合肥市政协将目光牢牢锁定城市治理中那些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关键靶心”。围绕市委、市政府“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部署,组织骨干委员并联合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多轮深度研讨与实地摸排,确保议题精准聚焦。
从市民热线高频诉求、12345投诉数据分析,再到委员们日常履职中捕捉的“治理痛点”,最终聚焦“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高标准建设合肥‘无废城市’”这个切口小、呼声高的协商议题。分管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局等8家市直单位联合承办。
“纸上蓝图”无法支撑高质量协商,合肥市政协深谙此道。围绕既定议题,委员们组成3个专项调研组,走出会场,扎进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在高新区,调研组走进战新企业车间,调研锂电池回收技术路线和电子废弃物拆解工艺。在庐阳区,调研组蹲点垃圾分类小区,记录投运准确率、观察收运衔接。在肥西县,调研组踏勘垃圾处置厂,探寻政策扶持着力点。协商现场,政府部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四方齐聚,展开务实高效的头脑风暴,为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政协动能”。
“合肥市政协要不断推动协商平台更优化、议题更精准、参与更广泛、转化更高效,努力使政协协商与城市治理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在十五届四十八次主席会上,市政协主席韩冰如是说。社区议事扎根基层,线上协商打破时空界限,精品提案赋能管理,专题协商献策未来。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双万”省会城市,合肥市政协正以“精细”之眼洞察需求,以“精细”之心建言资政,在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上,贡献智慧,彰显担当。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