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治理高额彩礼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会同9部门印发《关于综合治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具体举措》工作清单,推动婚俗礼仪向简约适度、文明健康转变,带动社风民风不断向上向好。
广宣善导,倡树文明婚俗新风。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开展特色举措,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发布倡议书和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等多种途径宣传“低彩礼”“零彩礼”事例和做法,抵制高额彩礼,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市县两级共发布“倡树婚俗新风抵制高额彩礼”人民建议专项征集活动公告8次。宁国市结合民政婚俗改革工作,在河沥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设置一处结婚登记点位,融合传统婚俗文化,宣传抵制高额彩礼。旌德县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先锋号”公交车,打造“新风堂”“敬德堂”等移风易俗主阵地,倡导农村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泾县黄村镇九峰村在“村晚”中特别创作了小品《彩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完善规约,夯实群众自治根基。将抵制高额彩礼和大操大办、确定彩礼和婚庆喜事倡导性标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全市共有424个行政村将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旌德县庙首镇里仁村结合推广运用积分制工作,将抵制高额彩礼纳入积分制评分细则,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绩溪县结合推广运用积分制工作,将抵制高额彩礼、选树“低彩礼”“零彩礼”典型家庭纳入积分制管理赋分范围,引导基层在自治中弘扬文明新风。
选树典型,凝聚示范引领合力。积极发挥“零彩礼”“低彩礼”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市选树了12对“低彩礼”“零彩礼”典型家庭,通过多渠道宣传带动更多家庭学习榜样、靠近榜样、成为榜样。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农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当好“领头雁”,主动简办,自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公开承诺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群众共同移风易俗。(张芳)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