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守护“无感” 关爱有情

发布时间:2025-08-30 17:37:22  来源:中安在线  

  初秋清晨,蒙城县庄周街道梦蝶湖社区工作人员马燕静照例点开“独居老人水电数据监测”微信群,逐一比对辖区内独居老人的水电读数。突然,一条异常数据映入眼帘:“黄阿姨家昨天的用水量怎么降这么多?”

  马燕静立刻拨通电话:“黄阿姨,您在家吗?家里用水好像不太对劲?” “哎呀,正愁着呢!我家水管不出水了!”电话那头传来独居老人黄景美焦急的声音。

  放下电话,马燕静联系网格员郁强立刻赶往黄景美家。只见老人正坐在沙发上发愁。厨房里,水龙头艰难地滴下几滴水珠后便彻底停水。郁强仔细检查水管接口、阀门和水表箱后,初步判断是入户管道出了问题。

  “这可咋办,没水饭做不了,澡也洗不成……”黄景美急得直搓手。工作人员一边安抚老人,一边紧急联系社区“技能型合伙人”戴师傅上门维修。等待间隙,黄景美又提到液化气灶打不着火。郁强检查发现是电池耗尽,迅速帮忙更换了新电池。

  当水管恢复畅通,灶台重新跳跃起蓝色火苗,黄景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有你们真好,就像自家孩子一样贴心!”

  这场及时援手,得益于庄周街道今年6月创新推出的“水电传情”守护机制。该机制依托日常水电使用数据,编织一张“无感”守护网。街道摸排梳理独居老人信息,联合供水、供电单位建立监测小组,为每户建立专属台账。水电部门每日将使用数据推送至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分析数据波动,精准感知老人生活“异动”。

  “水电数据是老人日常生活的‘晴雨表’。起床烧水、做饭用电、洗澡用水……数据异常往往是求助的信号。”梦蝶湖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艺解释说,面对日益增多的独居老人,传统走访常因老人“怕麻烦”“报喜不报忧”等难以捕捉其真实的困境,“水电传情”模式巧妙规避了打扰,实现了无感监测、主动关怀,让守护更加精准、及时、有温度。

  “水电传情”是亳州市社工力量深耕基层、创新治理的生动实践。目前,该市1.3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扎根一线。他们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从身边小事入手,在乡村振兴、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矛盾化解、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等多领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在市级指导下,已设计实施“亳爱同行”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项目134个,服务效能日益彰显。

  “让服务更专业、更温暖,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亳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怀会义表示,该市将着力实施专业社工“跃升计划”“成长计划”“温暖计划”,在服务内容、方式、载体上持续创新,全面提升社工人才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强劲的专业动能。

  ·编后·

  “水电传情”以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用无感监测实现主动关怀,给独居老人更精准的守护。此举不仅体现了服务理念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智慧转变,更以科技温度提升了治理效能,是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融入基层的生动范本。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