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创新思维谱写“崇军拥军”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8-30 17:41:37  来源:中安在线  

  含山县爱心拥军爱民促进会慰问武警官兵并教战士们包粽子。

  马鞍山市双拥办联合市卫健委、市人民医院到当涂县江心乡开展送医疗健康进军营活动。

  马鞍山舰官兵代表为马鞍山市四村小学学生上国防课。(本版图片由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近年来,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落实“五好”要求为主线,以创新思维不断丰富双拥内涵,在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基层服务体系、做好困难帮扶援助、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力,让“军人优先”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

  替保家卫国的军人“尽孝”

  军人在前方保家卫国,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马鞍山市的回答是,“替他们尽孝”。

  8月13日一早,张忠琴如约赶到马鞍山市雨山区新建村夏重修、庄峰琴两位老人家里开展“助老”服务:她先是替老人测了血压,随后擦拭起墙面、地面、窗户玻璃和家具。听庄阿姨说家里的米快没了,她又停下手里的活,跑到小区门口的超市扛回一袋大米。

  两年多来,每个月雷打不动上门两次,张忠琴已经将这条路跑成了“熟路”。“夏老是退役军人,因脑梗偏瘫了多年,儿子又在部队服役,两位老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我们有责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扛着一袋米爬上四楼,张忠琴顾不上满头汗,又忙活起来。

  在马鞍山市,像张忠琴这样的拥军助老员共有16位,他们用专业细致的服务、无微不至的关爱,为57户现役军人父母家庭送去了温暖。

  2023年5月起,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现役军人家庭“智慧养老”拥军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全市现役军人父母年满60周岁空巢、独居老人全部纳入养老对象。

  作为承接服务的机构,马鞍山市金康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裴浩介绍:“我们为每位老人建档后,生成一个二维码及一张卡片,助老员根据预约提供上门服务,服务时长、服务过程都能在智慧化平台实时显示并存档。”

  上门保洁、收纳、跑腿采购、监控老人健康状况,是“尽孝清单”上的必备项,清单之外,每位助老员更注重对老人的“精神陪伴”。

  金康公司居家养老服务部主管马莉同样是这些老人家的常客,她介绍,遇到阴雨天,很多老人身体会不舒服,心情也会低落,助老员们会边干活边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打通心结,“助老员还会陪老人去就医,有些老人住在乡下,助老员在上门服务的同时,还会陪着一起去菜地干活。”

  有一次,马莉打电话问访一位独居老人,连打了十几个电话始终没人接听,她和同事立马赶到老人家里,敲开门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原来老人无意中将手机调成了静音。

  从那以后,金康公司为有需要的老人家里安装了扶手、防滑垫等适老化设施,配备了机器人,“万一老人摔倒了,只要喊一声:小度小度,救命救命。‘小度’就会拨打我们的平台热线,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赶来,同时也会和120联系,不会耽误一分一秒。”马莉介绍。

  这些说不尽的“孝心”,一张“清单”远远无法容纳。

  依托“智慧养老”服务终端,安装智能看护设施,引进心理咨询、康复理疗、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团队,遴选2726名志愿者开通“爱心时间银行卡”,实行规范化、团队化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拥军助餐、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6大类30项服务,马鞍山现役军人家庭“智慧养老”拥军服务真正做到了有需即到、有求必应、有困能帮,让更多诗城儿女投身军旅、建功军营、后顾无忧。

  “军人优先”是最醒目“标识”

  8月13日上午,由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爱尔眼科医院联合举办的“情暖老兵・守护光明”公益行动在全省再次全面启动,几乎同时,一份名单已经放在了马鞍山爱尔眼科医院CEO刘伟的案头。

  “活动启动前,我们已经和乡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合作,对50岁以上、有白内障适应症的退役军人进行了摸排,目前名单已经报来了。”刘伟介绍,“接下来,我们的医疗团队会带上设备,去现场初检,确定哪些人需要手术,再约时间,把他们接到医院进行综合检查,符合条件就会择期安排手术。”

  自“情暖老兵・守护光明”公益行动实施以来,马鞍山爱尔眼科医院已经为近300位退役军人实施了白内障手术,帮助他们恢复了正常视力。

  今年的关爱力度更大。“退役军人接受白内障手术,除享受医保外,我们还给予1000元的补贴,打进他们的个人账户。”刘伟介绍。

  对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关爱,远不止于此。2022年11月,爱尔眼科医院与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拥军协议,“军人优先”成了该院处处可见的醒目“标识”,军人军属、消防救援人员及持优待证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成了该院最重要的“贵宾”,“优抚对象来了,直接走绿色通道,不需排队候诊,检查也是随到随检,大大缩短了他们的就诊时间,此外,正常眼科疾病治疗享受七到八折优惠。”马鞍山爱尔眼科医院健康教育部主任许燕说。

  近年来,该院还投入60多万元资金,先后为300多位退役军人及家属、应征入伍的准军人实施了屈光手术。

  在刘伟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打算对年龄大、活动不便的退役军人实行送医到家服务,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

  积极探索与“医疗机构”的结合点,为每一位优抚对象提供贴心暖心的健康保障和关爱,成为马鞍山市双拥工作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该市正式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的医疗单位已达5家。

  马鞍山市中医院于2024年9月正式挂牌“拥军医院”,他们把双拥工作嵌进了日常医院服务的每一环。“我们先作‘通路’,为优抚对象开设全流程绿色通道,从挂号到取药专人陪诊,危急重症直接‘先诊疗后付费’,病区还专设‘拥军病房’。”该院副院长丁本湖介绍,“再做‘让利’,按对象类别分档减免费用,现役军人住院减15%,三属和现役直系亲属减10%,退役军人减5%,门诊挂号费、咨询费全免,一年下来共18936人次享受减免总金额超30万元。”

  不仅如此,该院还依托自身的中医特色,每年为优抚对象免费提供4次针灸、艾灸等中医外治,并带专家走进部队,为官兵治疗训练伤、做体质辨识、教做养生香囊,让中医药文化成了军民互动的“暖心纽带”,让“双向奔赴”走得更远更实。

  “特事特办”彰显尊崇

  在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安徽华冶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丽和另外7位律师的照片挂在红底的公示栏里,成了退役军人最信得过的“家人”之一。

  8月4日上午,杨丽又来到马鞍山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为预约前来的退役军人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服务,在那里,她见到了老兵吕承旺(化名)。

  吕承旺儿子多年前被人故意伤害致死,该案在审理中涉及民事赔偿,但由于被告人无力承担,一直未能执行,他通过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前来求助,找到了律师杨丽。

  “该案的民事赔偿部分在执行中达成了和解协议,但被执行人没有履行,所以我们帮吕老做出分析:一是要了解民事赔偿有没有恢复执行,二是要弄清被执行方有无可执行的财产。另外据我们了解,该案被告人出狱后一直在工地上打零工,其配偶又患有癌症,目前来看执行起来确实有很大难度,所以我们劝吕老先等一等。”杨丽说。

  为更好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落实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相关政策,引导退役军人依法有序反映诉求,2020年4月,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截至目前,该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提供法律服务1100余人次,在服务中既帮助部分退役军人解决了现实难题,增强了法律意识,又筑就温暖的老兵之家。

  “法治拥军”的暖流,不止涌动在这间法律援助服务中心里。

  安徽净源律师事务所律师薛文娟,前不久刚代理了执业多年以来“最快”的一宗交通事故理赔案。之所以快,正是得益于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搭建起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

  案件并不复杂:原告吴家泉(化名)于2023年5月遭遇交通事故致严重伤残,起诉被告予以相应赔偿。

  但吴家泉的身份有点特殊:1956年出生,19岁参军,担任医疗兵,在部队荣立三等功,退役后一直在村卫生室工作。

  事故发生后,吴家泉找到了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求帮助,该局通过法律援助中心服务体系,将该案委托给薛文娟律师代理。

  “因为吴老的伤情鉴定需要等到治疗结束后才能出结果,我接手此案后就一直在做诉前准备。”薛文娟回忆说,“等到正式起诉后,案件进展比我预想的要快很多,立案是2024年10月8日,二审判决是12月10日,二审判决后一周左右,赔偿金就全部到位了。”

  而她过去经办的类似案件,从立案到判决,快则三个月,慢则六个月。

  这宗案件,让吴家泉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也让薛文娟感受到“特事特办”的背后体现了对退役军人的尊崇,“这是一个多方通力合作的结果。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打通了各部门间的壁垒,法院、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司法所都非常重视,让案件办理起来非常顺利。”

  架起拥军“连心桥”,办好维权“暖心事”,一宗宗法律援助服务案例,为马鞍山市退役军人工作增添了动人的法治注脚。

  探索社会化崇军新路径

  百业千行拥军忙,诗城遍开双拥花。在马鞍山市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土地上,“崇军荣军”始终是鲜明的底色,而开拓创新,正不断为常态化拥军工作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

  今年5月,在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部署下,马鞍山市光荣院承接了西藏山南市20名重点优抚对象的短期疗养任务,这也是该院首次接待外地疗养对象。

  在马鞍山,20位优抚对象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我们提前和山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了解疗养对象的生活习惯、饮食禁忌等,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安排膳食。”马鞍山市光荣院院长张磊介绍,“我们为每个人建了医疗档案,安排他们体检,并专门聘请马鞍山八十六医院一位主任医师前来驻院,提供全程医疗保障。”

  光荣院还精心设计安排,通过“红色课堂+实地践学”形式开展专题党课教育,组织疗养对象赴南京市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山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场馆,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等爱国主义电影,强化“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传承;通过“主题疗养+文化体验”形式组织参观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薛家洼生态园、马钢智园等,让疗养对象感受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参观蒙牛乳业、蓝黛工厂等现代化企业,让疗养对象感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新成果;参观辖区百峰村,让优抚对象感受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新风貌,极大丰富了优抚对象的精神生活。

  接待任务圆满完成,张磊却有了新的思考:能不能让接待外地优抚对象的尝试变成“常态化”,让更多退役军人享受到马鞍山市的优抚资源。

  “全国的光荣院分布并不均匀,很多省份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光荣院作用的发挥还不明显,如果能让全国各地的优抚对象来马鞍山疗养,不仅能盘活闲置的资源,更能为搭建全国性的优抚资源共享平台趟出一条新路径。”张磊难抑兴奋地说。

  9月份,这个宏大的构想即将付诸行动,张磊等人将前往江苏等地,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接洽。“我们拥有100张床位,硬件设施先进完善,生活照料方面能为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同时注重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安全保障等。”张磊介绍,“一旦能与长三角区域建立合作,我们有信心建成省内乃至全国标杆性的光荣院。”

  从本地服务到区域协作,马鞍山“跨”出的这一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创新”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双拥亮点。

  “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双拥工作的内涵,始终是我们的永恒命题。”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冬介绍。

  创新推出“拥军贷”“创业贷”等专属金融产品,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创新就业培训服务模式,推出“培训+招聘”一体化服务,全力深化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1+3+N”信访工作法,有效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越来越多的创新不断涌现,交汇成崇军拥军的新交响。

  正是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马鞍山在双拥工作中不断书写出更多的独特经验。

  鱼水情深,历久弥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广大军民正以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为契机,团结一致、合力同心,奋力谱写双拥工作的崭新篇章,让“双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翻译

搜索

复制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