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玮 济南报道
7月24日,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长清专场召开。长清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士强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清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创新提级、结构提升、链群提效,努力塑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记者了解到,长清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三年前的12.5%提升到目前的31.5%,实现了由“基建驱动”到“工业驱动”的华丽转变。
谋字当先,明确产业定位布局
锚定产业方向。立足长清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全市“13+34”产业链体系,精准谋划“3+2”的产业方向,明确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装备制造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依托大学城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确定了基因细胞、中医中药、医美健康、医疗器械、银发经济五大赛道。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围绕新能源专用车、汽车零部件及储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优化产业布局。大学科技园立足科研优势,推动12所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创新谷立足新质生产力,规划建设3个千亩产业园,重点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济南经济开发区立足新动能,盘活闲置土地,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优化提升传统制造业。各街镇立足“专精特新”,为主导产业配套服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加大项目建设。聚焦“3+2”产业体系,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建立“靶向式”项目谋划招引机制,今年以来共招引谋划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213亿元。落实“四抓四提升”要求,以全流程项目服务推进项目落地,近三年滚动实施工业项目200余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7亿元,年均增长42%。大力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5个,完成技改投资65.4亿元,年均增长137%。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三年前的12.5%提升到目前的31.5%,实现了由“基建驱动”到“工业驱动”的华丽转变。
生态培育,激活产业“聚变效应”
培育创新生态。建立“校企共生”的合作体系,支持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25个,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余项。建立“靶向式”的校企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4000余人。推行“高校人才驿站”制度,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建设,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优先在区域内转化,对高校与本地企业合作的项目给予补贴,鼓励高校以技术入股、专利授权等方式参与项目运营,让科研成果快速落地为产业效益。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助推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计划,积极争取科技资金支持,全区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333家,年均增长27%。
促进产业协同。以供应链协同为基础,链接200余家企业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协同体系,搭建区域性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实现供需信息实时对接,初步构建起“韧性共享”的产业网络。以生产协同为核心,引导企业聚焦核心环节进行专业化生产,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鼓励企业共建共享生产设施,联合建设智能工厂、检测中心、中试基地等,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形成“分工互补”的制造体系。以市场协同为导向,整合区域内企业资源,组建机加工、智能装备、建筑建工等产业联盟,联合开展市场推广活动,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知名度,同时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共享渠道资源和客户信息,打造“内外联动”的营销格局。
推动链式发展。培育链主企业,打造链式发展“领头雁”,提升对上下游企业的整合能力和话语权,中油济柴围绕“两机两新”业务,全力拓市场、提质量,去年净利润增长36%;西电集团升级改造特高压用饱和电抗器和大型智能箱变产线,利润增长152%。延伸产业链条,构建链式发展“全生态”。纵向上,围绕链主企业和核心产品,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高端化迈进;横向上,推动产业链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链式服务,筑牢链式发展“支撑网”。围绕产业链各环节需求,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建立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整合政策、金融、人才、信息等服务资源,为产业链上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固本培元,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
精准提供要素保障。破解空间制约,优化保障工业用地需求,近年来累计出让工业用地27宗1800余亩,占总出让土地面积的70%以上,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地保障。创新金融服务,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构建“分层施策、精准滴灌”的金融支持体系,今年上半年共助力183家企业实现融资50亿元以上。优化人才供给,实施“产业人才专项计划”,完善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近年来共精准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技能型工匠500余人。
全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基础底座,推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设施向企业深度覆盖,全区5G基站3000余个,实现了全域连续覆盖,获评济南市千兆城市示范区,济南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市级工业互联网园区。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实施“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全流程数字化赋能,全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超60%,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达38家。推进数字赋能千行百业,提速电子商务、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平台体系建设,打造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加快拓展智能网联、智慧金融、综合能源管理等应用场景,让数字化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策推送机制,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策“精准画像、智能推送”,全年通过平台推送政策信息8.6万条次,覆盖90%以上市场主体。用好各级基金工具,紧盯全市“6+N”基金矩阵,联合省市属国有企业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区属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投早、投小、投科技,赋能企业加速成长。发挥区属国有企业作用,为企业定制化建设“设施完善、服务集成、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产业园区,同时积极协调驻地高校,解决人才、公共研发实验室和孵化空间等问题,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保障服务。
面对新时代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机遇,长清深知,唯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才能实现工业能级的跨越式提升。同时,长清也有信心通过3-5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培育出1-2个百亿级产业,梯次打造出百亿级、十亿级的企业矩阵,实现工业经济的量质齐升,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做出长清贡献!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