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玮 济南报道
7月24日上午,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长清专场召开。会上,长清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孟亮表示,近年来,在济南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长清区深入贯彻“工业强市”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装备制造相关规上企业达到128家,2024年产值规模达到21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4%,其中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相关企业26家,年产值约20亿元;新能源装备相关企业32家,年产值约49亿元;汽车装备及零部件相关企业39家,年产值约102亿元。
下一步,长清将围绕“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新能源装备、汽车”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集群化、链条化为核心,以项目为抓手,强基固本、锻链塑链、生态赋能,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精准谋划项目,夯实产业集群基础
靶向招引,完善产业链条。聚焦中油济柴、巨能液压等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制定精准招商图谱。针对核心零部件生产、智能装备研发等短板环节,开展“靶向式”项目谋划招引。积极对接国内外优质企业,力争引进5-8个引领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制造项目,填补产业链空白,完善产业链条。
技改升级,提升产业质效。实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大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的技改投入。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力争在未来两年内,推动100家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整体质效。
协同创新,推动项目转化。发挥校地融合“一对一”对接机制和“驻校联络员”制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联合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优先在区内转化,力争每年均有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应用,提升装备制造产业产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策支持,激发产业集群活力
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对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实行“点供”政策。实施“装备制造人才专项计划”,在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建立“靶向式”校企人才培养机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省属国有企业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装备制造企业的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加大创新激励。对装备制造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给予政策倾斜与资金奖励,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强化产业扶持。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对“链主”企业在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企业之间开展的产业链配套合作项目给予一定奖励,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产业集群发展沃土
深化政务服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装备制造产业的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策信息、政务服务的精准推送与智能办理。
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实现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运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组织开展各类产业对接活动、展会论坛等,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市场空间。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企业注册设立、项目建设、生产运营到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配备“服务专员”,一对一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生态。
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是长清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长清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将长清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高地,为全市“工业强市”建设贡献坚实的长清力量。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