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综合资讯

安医大二附院完成全省首例带导航的PICC置管

发布时间:2025-07-06 19:24:57  来源:中安在线  

  6月30日,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成功完成一例3CG磁导航技术引导下的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护士运用此项技术为一名11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精准置入了可用于长期静脉输注治疗的导管,填补了省内相关技术空白。

  静脉治疗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药物、血液制品等输入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有广泛的应用。近日,在安医大二附院儿科病房,在儿科护士长、静脉治疗护理组组长朱琴的熟练操作下,11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小月的右上臂静脉被置入了一根PICC导管。这根静脉导管的直径仅有1.33mm,比进行置管处的人体静脉还要纤细。接下来,患者小月将在该院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接受治疗。造血干细胞和治疗药物将通过这根PICC导管输注至其体内,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朱琴介绍,“导管可在患者体内留置最长达一年时间,避免了反复多次扎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此次采用的3CG磁导航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比传统置管方式更加安全,实现了导管位置的精确定位。”

  据悉,此次3CG磁导航技术下的PICC置管操作模式目前在安徽省尚属首例,提高了PICC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未来,该院将在临床进一步运用该项技术,以便更多适应症患者享有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

  医点通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唐萌 通讯员 刘理扬 董悦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