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综合资讯

“蓝嘴唇”很凶险 早期症状不明显

发布时间:2025-07-06 19:25:46  来源:中安在线  

  提起“蓝嘴唇”,很多人会想到电影《阿凡达》中的科幻人物造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蓝嘴唇”,是因为患了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肺动脉高压。

  日前,因为知名女主持人去世,引起大家对这一话题的再次关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目前的检测手段有哪些?生活中出现哪些信号时该警惕?近日,记者走进合肥医院,听专病门诊医生讲述背后的“生命故事”。

  病症类似高血压却比高血压凶险得多

  近日,上海东方广播中心主持人金昀罹患肺动脉高压,与病魔斗争十余年最终离世的消息传出,引发不少人对这一“相对陌生”疾病的关注。

  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一病区主治医师、副教授董文鹏介绍,2019年,该院在安徽最早开设了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肺动脉高压有其明确的定义,即: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平均肺动脉压>20mmHg。

  董文鹏打了个比方,“从定义上来讲,它有点类似于高血压,但更凶险。高血压是体循环的压力过高,而肺动脉高压则是肺循环、肺动脉的压力过高。”

  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右心负荷增大,右心室扩张,这一疾病导致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嘴唇呈现蓝紫色,因此,“蓝嘴唇”成了它们的代名词。如果不尽早干预治疗,严重的,可导致心脏衰竭甚至死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一疾病常被称为“心血管系统里的癌症”,董文鹏表示,这与肺动脉高压的长期生存情况有着直接关系。“从统计学数据来讲,在没有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情况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中位生存时间,在2.8年。即使现在有靶向药物的情况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远期生存,依然不够乐观。”

  安医大一附院一年接诊500例

  “目前,我们专病门诊一年的接诊量在500人左右。”与肺动脉高压病人打交道多年,董文鹏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前阵子,一个姑娘从外地过来,病情非常重,我们尽全力治疗后,患者还是没能好转,最后看到她弟弟跪在床边说‘下辈子我们接着做姐弟’的时候,所有人都哽咽了。”

  “大概是2021年10月,我接到一个来自安徽阜阳的医生朋友的电话,告诉我,在当地接诊了一个患者,是位10岁小男孩,症状比较重,喘得厉害,双下肢也有水肿。当地心脏彩超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他问我,能不能把这个孩子收入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董文鹏回忆,第一次见到这个小男孩时,呼吸稍显急促、嘴唇颜色有些发紫、双下肢中重度水肿,对谈时话也不多。经过相关检查,小男孩最终被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这也是儿童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医生对病情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为“高危”。

  医生在基础强心、利尿等药物的基础上,为他制订了西地那非、波生坦联合曲前列尼尔皮下泵的“三联”联合治疗方案。整个治疗过程,孩子的父亲默默陪伴。董文鹏告诉记者,小朋友的父亲身高185厘米左右,体重有200多斤,但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说话却很轻、很温柔。“这大概就是父爱吧!也许不善于表达,也许不够柔软,但那份爱是真切的,厚重的。”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检查和治疗,小朋友的病情逐渐好转,可以出院了。转眼间来到2021年春节前后,男孩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复查结果显示,他的风险评估危险分层也从“高危”降到“低危”。2022年元旦前夕,小朋友再次入院评估。一见面,他的父亲便拿着手机给董文鹏回放了一段孩子骑自行车的视频。“董医生,我儿子现在能够一次骑十几公里,中间不需要休息,也不喘啦!”

  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容易被漏诊

  如何应对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临床情况来看,常常有一些患者来就诊的时候就已到了中晚期,出现肚子胀、颈静脉怒张、腿部肿胀等情况。”

  董文鹏介绍,针对这一疾病,初步诊断方式以心脏彩超为主,评估包括右心大小、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压力、下腔静脉宽度等在内的多个指标,判断患者有没有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可能。“一旦心脏彩超诊断出患者有肺动脉高压的可能,进一步确诊的方式就是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来明确患者到底有没有肺动脉压力和阻力的增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早期症状非常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很多患者容易被漏诊。那么,出现哪些“信号”时要引起警惕?

  采访中专家特别提醒,早期患者主要会出现活动后运动耐量的下降,其中,儿童会出现生长发育的迟缓、反复发烧、咳嗽、乏力、厌食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嘴唇发干、手指杵状指等症状。“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后运动耐量的下降,具体表现为胸痛、胸闷、心跳加速、心悸、走路距离下降、呼吸困难,一旦出现这些体征,建议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来明确是否患有这一疾病。”

  医点通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唐萌 通讯员 张薇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