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综合资讯

合工大学子赴祁门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5 19:25:33  来源:中安在线  

  7月6日至9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数字游民社区”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黄山市祁门县,聚焦“祁民公社”这一创新样板,解锁青年力量赋能古茶乡的振兴密码。

  聚焦“祁民公社”:数字游民的创新实践场

  在调研中,实践团队以“祁民公社”为核心观察点,深入剖析其“茶咖酒三态融合”特色运营模式。据了解,公社运作模式生动诠释“数字游民”打破地域限制、依托线上协作的本质,在“发酵你的理想”理念感召下,一群怀抱理想的青年在此构建独特社区生态,吸引数十名线下创客扎根,汇聚超百名线上协作者,年引流访客超千人,显著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活力,成为吸引青年人才的“强磁场”。

团队在调研中

  洞察产业链:数字赋能的祁红振兴图景

  团队深入祁红产业链各环节,洞察数字游民理念与传统产业、现代科技的融合。在拜访非遗传承人叶观林先生(祁印茶叶有限公司)过程中,见证了鲜叶到成品的匠心工艺。叶大师数十年坚守“质量是生命”,其红茶年产量上万斤,“祁门香”誉满四方。团队探访祁门红茶集团平里生态示范茶园,实地了解其“绿色体系”布局、“绿色链条”串联及5G智能管理系统。茶园利用科技,赋能筑牢祁红源头品质,使得传统茶园焕发新生机。在梅南红公司(祁红博物馆关联企业),了解到,“企业+农户”全链条运营模式带动茶农增收30%的实效,并且品鉴创新产品,感受品牌力量。一直以来,祁民公社积极推动祁红产业跨界创新,如开发“祁红精酿啤酒”等产品,将产业效益精准反哺社区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非遗传承人为团队讲解

  深度对话:解码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团队采访了祁门县团委书记段倩敏,段倩敏说,近年来,祁门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才环境,公社正成为汇聚青年智慧、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的核心平台,并强调,“吸引有思想的年轻人是祁民公社的使命所在”。公社创始人王小东详细解释了“共享、共居、共创、共建”的理念,他说,推出祁民公社目的在于打造汇聚青年创新力量的枢纽,其核心在于构建“人才池”,精准对接乡土产业需求,助力技术迭代、品牌升级与市场开拓。祁门红茶集团副总经理方政宗分享集团从困境重生到冲刺上市、打造完整产业链的愿景,凸显了其“为国为民”的情怀与打造“有情有义者共创有意义事业”的企业文化,彰显了重振百年祁红的决心。

  拓展认知:文产融合激活非遗新生命

  在东景合茶叶有限公司,团队调研其利用本地高岭土创新生产瓷器、实现“茶瓷融合”的举措,其在传统产业与现代设计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实践。团队探访了祁门蛇伤研究所,了解到,国家级非遗“祁门蛇伤疗法”结合现代技术,其治愈率达98.6%,其衍生的“祁蛇三宝”等产品更是传统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典范。

  青年践行: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

  此次深度调研,是合肥工业大学学子将课堂所学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祁民公社”构建的“青年创客与非遗匠人智慧碰撞”模式,有效破解乡村“智力荒”;其“数字游民+三茶统筹”融合路径(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闭环),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样板。

  目前,祁门县正加速推广“数字游民社区”模式。祁门实践表明,以青年创造力为“酵母”,以数字平台为载体,以文化根脉为灵魂,激活人才“活水”,畅通产业“脉络”,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必将铺展得更加恢弘。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们正用实际行动,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团队成员同祁民公社创始人合影留念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