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安徽省儿童医院获悉,近日,该院儿童肾脏科收治了6例因误服安眠药等多种药物住院的儿童。
医生介绍,其中5例年龄在1~4岁之间,误服了安眠药、蚊香液、灭鼠药,或超量服用了易坦静及退热药,引起嗜睡、呕吐、舌麻、头晕、腹痛、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还有1例7岁患儿因应用含山豆根的中药偏方治疗鼻炎,出现头晕、昏睡,导致中毒性脑病,紧急进行血液灌流(快速清除体内毒物)等对症治疗后,中毒症状消失。所幸所有患儿都得到了及时救治,未产生严重后果。
“夏季是儿童急性药物中毒的高发期,1~6岁儿童尤为常见。”该院儿童肾脏科主任邓芳介绍,由于儿童居家时间延长、家长看护疏忽以及药物存放不当等因素,每年暑期都会发生儿童误服药物事件。
如何预防儿童误服药物?邓芳提醒家长,应从多方面履行好监护职责,为孩子构筑牢固的用药安全防线。药品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理想位置是高处且上锁的橱柜;成人药与儿童药务必分开存放,药品最好保留原包装,清晰的标签有助于识别药物种类和有效期,应定期检查药品,及时清理过期或不再需要的药物;家长给孩子喂药时,不应将药物描述为“糖果”或“好吃的”,而应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解释药物的真实用途。避免让孩子独自服药,喂药前务必严格核对剂量。
邓芳还提醒家长,应尽量避免在儿童面前服药,因为儿童天生喜欢模仿成人行为。1~6岁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用嘴探索世界,且缺乏危险意识,看到家长吃药后易产生模仿冲动。在家庭聚会、节假日或家长忙碌时尤其要提高警惕,确保儿童不会接触到药物。
如果发现患儿误服药物后,家长切勿惊慌,应立即清除口腔内残留药物,并务必保存好药物、药瓶、说明书等证据。无论孩子当时有无症状,都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唐萌 通讯员 徐媛 杨简)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