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7日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由该校杨善林院士、丁帅教授团队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研制的非接触式智能生理检测装置“首望”已随天舟九号上行至中国空间站,开始长期在轨运行。
7月15日,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4次货运补给任务。7月15日,天舟九号顺利升空并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九号上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其中就包括这套非接触式智能生理检测装置。由于该装置是通过非接触式观测人的面部信息和模型推演计算来实现对航天员在轨生理检测,因此被取名“首望”。
据介绍,“首望”是支撑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航天医学实验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产品,为在轨运动负荷及其疲劳状态评估提供新技术手段。该装置能够捕捉由心动周期和呼吸引发的面部形态、光谱、热分布特征变化,通过在轨数字生物标志物挖掘和多模态多任务学习,从新的视角实现空间特因环境下心率、呼吸率、面温、心率变异性等体征的非接触式高精度检测和情绪、应激、疲劳等状态的非接触式细粒度鉴别。
记者从合工大获悉,这支科研团队长期坚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此次“首望”的研制过程,更是汇聚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力量,不仅大幅提升了团队的科研能力与工程素养,更让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科研精神在具体的攻关中得到践行。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