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张明月,正式签下安庆一中物理教师编制。谈到这份收获,张明月难忘暑期小学期的“充电”功效。“没有这段时光的磨砺,最后也不会顺利找到理想工作。”张明月说。自2023年起,在安徽师范大学开设的暑期小学期,连续三年为6000余名师范生全方位“充电补能”,淬炼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为积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要求,安徽师范大学针对性地对师范生们实施“靶向训练”。“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要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维度去设计教学。”在今年的暑期小学期课堂上,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结合新高考的题型变化和新教材的内容编排,为安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们深入剖析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些新理念。
据介绍,安师大每年从全国范围内80余所著名中学精心选聘教学名师担任特聘教授,今年还新增了初中、小学学科知识,全面强化师范生全学段教学能力培养。
走上讲台实战演练,是师范生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2023级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崔彤彤深有体会。在当周的试讲中,她大胆将多种思维图示融入设计,实现了认知和教学实践的新突破。“教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悉心地近距离指导,让我对站稳三尺讲台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崔彤彤说。在暑期小学期里,每位同学都有大量机会走上讲台进行试讲。他们从最初的紧张生涩,逐渐变得自信从容,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对学生反应的应对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教学板书、教案撰写等教学基本功,也在暑期小学期中的实训环节不断强化。师范生们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精心设计板书布局。地理科学(优师)专业的秦岭同学说:“作为地理师范生,我深刻体会到板书不仅是写字画画,更是‘空间思维’的直观表达。一笔一画勾勒山川河流、标注气候分区时,就是在脑海中构建、梳理地理格局。要把抽象的地理概念‘立’在黑板上,成为学生理解世界的清晰窗口。”
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培养,参加完暑期小学期实训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很是抢手。仅以2025届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为例,选择积极就业的138名毕业生中,截至7月初考取中学地理教师的已达64人,较2024届提升5.5%。
在暑期小学期的最后阶段,安师大还与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常州三中等12所省内外知名中学签署了“金牌师范生” 就业见习专岗协议,安排专人专岗指导提升就业技能,后期用人单位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录用表现优异的 “金牌师范生”。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