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湖北恩施州发文明确,全州中小学将放春秋假,时长均不少于1周。今年以来,该做法已非个例。而在安徽,目前仅有个别高校放春假。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通过社情民意形式,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全省学校推行“春秋假”的建议》。宣城市政协向合新闻记者透露,目前该建议已上报至省级相关部门。
【做法】 春秋假时长不少于1周
8月25日,湖北省恩施州政府办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春秋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每年春季学期放1次春假,秋季学期放1次秋假。
具体时长方面,恩施州提出,春假和秋假时长均不少于1周,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连续安排。具体时间由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确定。幼儿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参照执行。
今年以来,类似政府部门发文明确试点中小学春秋假的地方,除了湖北恩施州,还有广东省佛山市。8月上旬,佛山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2025-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
其中,2025-2026学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14日,共三天;2025-2026学年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两天。
而放眼全国,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最早探索放春秋假的城市之一。2004年,杭州率先在全国实行中小学春秋假。那时候,春假时间超长,足足有15天。
今年,杭州市上城区、拱墅区、钱塘区等城区也都安排了中小学春假,有的地方春假连上“五一”假期,最多可以放假9天。
【现状】我省仅有个别高校放春假
近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陈磊做客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围绕“促进消费政策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和网友们进行了交流。
在被问及“在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培育文旅新业态方面,有哪些举措”时,陈磊表示,要及时清理不合理限制。比如,鼓励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几年前出台的《安徽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结合实际制定中小学实施春假和秋假管理办法,健全研学旅游课程体系。
今年3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不过,从公开信息来看,目前全省各地都没有关于中小学春秋假方面的相关制度性安排。
当前,安徽省采取全国通行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寒暑假制度。其中,寒假时长约3~4周,暑假时长约7~8周。
合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小学之外,也有个别安徽高校已经在春秋假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并引起了外界关注。
比如,今年3月31日-4月6日,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就全校放春假,连续七天。这也是安徽省首个放春假的高校,从2019年开始,该校的做法已经持续七年。
【建议】 在全省学校推行“春秋假”
8月27日,合新闻记者从宣城市政协获悉,近期,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联合提出了一份《关于在全省学校推行“春秋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宣城市政协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建议》已经通过社情民意的形式提交到省级相关部门。
合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份《建议》中,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呼吁,要完善政策设计,分步试点推广。
一方面,建议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综合各方诉求,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春秋假实施指导意见》。另外,建议优先在合肥、芜湖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托管体系较为完善的地区试点,允许南北方根据气候特点和学校教学安排,灵活调整假期时间,待成熟后再逐步向全省推广。
具体时长方面,这份《建议》提出,在保证总课时的前提下,适当缩短寒暑假,优化课程安排,春秋假各设2至3天,与周末结合形成小长假,最大限度减少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声音】“春秋假”可实现多重效益
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认为,在我省中小学及高校试点推行“春秋假”制度,能够实现教育提质、文旅赋能、民生改善的多重效益。
“缓解教育焦虑、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教育竞争压力大,相当比例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问题,而现行寒暑假模式导致学期过长,学生易产生学习疲劳,教师教学压力同步累积。
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表示,增设春秋假可分散长学期压力,为学生提供阶段性休整,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率,符合“五育并举”教育理念。
“激活文旅经济、带动产业优势互补的需要。”我省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6530.6万人次,部分景区超负荷运转,而春秋季优质资源长期“闲置”。
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认为,增设3-5天的春假(4月)、秋假(10月),可引导家庭错峰出游,极大分流景区寒暑假的客流压力,破解假日经济“潮汐效应”痛点,盘活淡季文旅市场,助力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等新业态发展。此外,也是深化实践教育、拓展学生成长空间的需要。
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表示,春秋假可与劳动教育、自然教育深度融合,鼓励学校设计“徽文化探访”“皖南生态科考”等主题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与实践能力。
【担忧】 防止“假期变学期”等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认为,推行春秋假,除了要让家长、学校意识到春秋假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还要解决“孩子放假,父母不放假”的问题。
中小学放春秋假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休春秋假出去游玩增长见识、放松身心,但家长和学生的假期不能同步,双职工家庭面临“孩子放假、家长上班”的难题。
还有一些学生和家长担心,虽然放了春秋假,但学校会给孩子布置很多作业,让“假期变学期”。
对此,恩施州在此次《通知》中就明确要求,春秋假期间,严禁给学生布置任何形式的家庭作业和任务型实践作业,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佛山市也明确,春秋假放假期间,从严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对于春秋假期间确实无法照顾学生的部分家庭,以片区或教育集团为单位集中设置校内托管点。
在春秋假落实方面,宁国市政协、绩溪县政协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一方面,加强督查,严禁学校或教师以假期名义变相补课,对校园培训机构在春秋假期间的课程设置进行规范,防止“假期变学期”。另外,积极鼓励企业推出“亲子假”或弹性工作制,方便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放假。
江淮晨报-合新闻记者 方佳伟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