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国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线上文化活动,以及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等多项举措,扎实推进文化振兴,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开展“送戏进万村”、“送影下乡”等活动,目前已完成戏曲演出60余场、电影播放500余场。创新“送戏+街区”模式,充分利用戏14曲大舞台,在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河沥溪老街常态化开展皖南花鼓戏演出、民俗展演,并组织文艺轻骑兵走进基层开展文艺演出3场。云梯畲族乡公共文化空间在2024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荣获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中溪镇夏林村、港口镇山门分别入选2025年安徽省夏季、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丰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群众为主体,结合多元文化,紧扣传统节日和民族节日,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元宵节非遗民俗文化展演和龙狮集中展演活动,举办安徽省龙舟公开赛(宁国站)暨宁国市第九届“青龙湾杯”端午龙舟赛。开办“墨海弄潮趁韶华”青年书法大奖赛作品展、“翰墨丹青礼赞时代”巾帼书画作品展等展示展览。开展安徽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大地欢歌美好安徽”——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胡乐村冬季“村晚”。
创新谋划线上文化活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组织开展“好戏连台演欢喜过大年——‘送戏进街区’走进宁国市河沥溪老街”首场演出活动,并与“安徽省2025年春节重点群众文化活动促消费”、“过年七天乐,送戏大黄山”活动相结合,通过乡村振兴融媒体、安徽视讯、安徽卫视ATV、微视等省级在线平台实时直播,直播观众达8万余人次。同时,指导开展四季村晚活动18场次,线上线下观看达98300余人次,村民原创作品21个,参演村民221人,有效拓展了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精心打造文艺精品创作。聚焦地方特色,深挖文化优势,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工笔画《金陵晨曦》成功入选“第十二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歌曲《为你披上金色的衣裳》视频流量超过1万次。此外,启动首届“唱响宁国”网络歌手大奖赛,激发全民音乐创作与表演的热情。《中国摄影报》刊发专版“宁国山门村光影收藏皖南诗意”,用镜头语言生动展现了宁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叶蕾)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