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生活商报

记者走江淮 | 田埂上的直播间

发布时间:2025-07-25 19:18:09  来源:中安在线  

  “这是刚从地里摘的黄瓜,咔嚓一口全是汁水;还有咱全椒县百年老手艺酿的东方徽酱,拌面条能多吃两碗!”镜头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陈薇琦和张贵龙在卖力吆喝,手里举着当地新鲜的果蔬和特产。他们身后,古朴的酱缸与远处的龙山相映成趣。近日,一群年轻大学生来到全椒县西王镇,用镜头把乡村的烟火气和老手艺送进千家万户。

  “咱的农产品品质没说的,就是销路一直没彻底打开,‘有品质缺品牌、有产量缺销量’的老大难问题,始终制约着当地发展。”西王镇党委书记吴琼说,7月初,借助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该镇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联手开展“镇校联建”助农直播。镇政府将龙山小院改造成专业直播间,场地、供应链等事宜全由镇里统筹;学院师生则带着电商技能“上门服务”,开直播、做运营,把滞销“难题”变成了热销“出路”。

  直播,可不只是吆喝卖货。学生主播陈薇琦深有体会:“得让屏幕那头的城里人,真真切切看到农产品的‘实在’。”为此,师生们把直播间直接搬到田间地头、非遗工坊,用镜头带观众“云体验”农产品从采摘到制作的全过程。

  张贵龙是团队的“老主播”,在校期间就多次参与带货直播。“刚开始对着镜头,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他笑着说,现在开播就能跟网友唠两小时。

  7月初以来,龙山小院直播间已开播数十场。单场最高在线近千人,累计销售额达数万元,实实在在帮到了农户和非遗工坊的乡亲们。

  令人欣喜的是,这场“直播旋风”还带来连锁反应。当地农特产品打响了名气,吸引不少电商企业主动前来洽谈合作;更有不少看了直播的网友专程跑到西王镇“打卡”,农家乐周末生意火爆——小镇走上“直播+文旅”的新路子。

  初战告捷,如何让这股好势头持续下去?吴琼点出关键:“乡村振兴,光‘输血’不行,更要会‘造血’。”

  镇里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乘胜追击,围绕“人才培育、产业升级、品牌塑造”三大方向深化合作,共建“乡村电商人才实训基地”。与此同时,他们还将“镇校联建”的成功模式推广开来,联合周边乡镇成立“直播助农联盟”,共享技术、打通渠道,凝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合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加入乡村电商产业,推动“小院直播间”从热闹一时的“暑期实践”,转变为扎根乡村的“长效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