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观察 > 商务周刊

布局“13+34”产业链,长清带动区域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发布时间:2025-07-25 11:20:56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张玮 济南报道

  7月24日上午,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长清专场召开。会上,济南长清大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泽勇表示,济南经济开发区属于省级开发区,是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长清按照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34条重点产业链,精准谋划布局了“3+2”产业体系,加快培育链上企业,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以产业链能级跃升引领带动区域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精准化招商,强化产业链的“靶向效应”

  绘制产业链图谱上,长清明确主导产业的核心环节、配套环节、延伸环节,招引“高附加值、高关联性、高成长性”项目。推动龙头企业进一步开放供应链,提高配套率。目前,谋划招引奥图智能制造、鲁润科技等关联性企业27家,其中奥图·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3.7亿元,主要生产高端智能化设备,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

  创新招商方式上,长清利用25家产业园区发展空间,推动联合招商、以商招商、资源共享,鼓励现有企业以技术合作、股权联姻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精准补位。去年以来德众机器、蔚克数控机械等27个项目落户产业园区。

  链接产业生态资源上,长清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策划举办校友经济论坛、商协会资源对接会等活动,获取项目信息28项,吸引上下游7家企业落户。

  集群化布局,激活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长清利用3-5年时间做大做强“3+2”产业规模。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亿。目前,已集聚了2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过亿元的6家。加快推动金强激光、力建数控等骨干企业增资扩产,支持巨能液压共享工业园区建立内部共生、外部协同的产业生态,与30余家企业建立配套、合作关系。

  新能源装备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亿。目前,该产业占到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去年实现了25.8%增长。加快推动西电济变新上特高压输电装备产线项目实现运营,预计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促进区内亿同伟业等企业与其建立配套合作。推进中油济柴电化学储能项目尽快实现落地,新能源板块年产值由20亿元扩大到40亿元。

  汽车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亿。目前,汽车相关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9家。依托创新谷片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快与跃迪汽车合作进度,加快赣锋锂业落地。鼓励重汽橡塑件、沃德零部件等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四是依托大学城科教资源、人才优势,推动生物医药和网络视听两大特色产业规模力争突破40亿。

  高效化保障,夯实产业链的“生态根基”

  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速”方面,长清建立了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优先保障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在全市先行先试“租赁土地办理工业项目审批手续”改革举措。实施“原地起飞”行动,通过招商合作、土地收回等路径对低效地块进行盘活,向存量要增量。

  实行“责任清单”包挂“提质”方面,长清分类建立“在建(在谈)项目、规上工业企业”责任清单,推行“一企业一专员”“一项目一专班”等包挂机制。目前协调解决基础配套、政策落实、人才引进等各类问题百余项。

  促进要素融合“提效”方面,长清鼓励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将低效资源、研发设备、科研成果纳入“产业链要素共享池”,让技术、人才、成果高效流动、精准匹配,实现各类要素利用率与价值的双重提升。

  加快产业链体系的迭代升级,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下一步,长清将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创新驱动等,推动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通过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间融合共生,持续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为工业强市建设贡献济南经开区力量。

(正文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