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收到了,还比上个月多了6块!”7月15日一早,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香隅村低保户王大爷刚掏出手机,就迫不及待地给镇民政办回拨电话。就在刚刚,全镇741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同时收到到账短信——提标后的首月保障金已一分不少地打进了银行卡里。
王大爷所说的补贴指的是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及特困人员供养保障金。根据《关于调整东至县2025年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规定,从7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提高3元/月。
“过去是群众围着窗口转,现在是数据围着群众跑。”香隅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金鑫介绍。在香隅镇,“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已成为常态,在此次保障金提标过程中,香隅镇依托大数据平台,对402户695名农村低保对象、16户17名城市低保对象进行线上复核,确保“不漏一户、不错一人”。
“除了线上系统复核,我们还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服务’,推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走深落细。”金鑫表示。线上精准的同时,线下同样不漏。前期,由镇村工作人员组成“铁脚板”小分队,逐户上门,核对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手把手教,确保“短信提醒”户户有人收、人人看得懂。
“别小看这几块钱,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月的电费。”联峰村低保户李阿姨算了一笔账:她家2口人,新标准每月多领6元,一年能多买一袋米、一壶油。
下一步,东至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完善分层分类体系,进一步强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开展入户走访,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有速度、民生有温度”。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