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骅,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芜湖港务公司岸桥司机。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何正骅一直从事电动装卸机械司机的工作,多年的岗位学习、操作和经验积累,使他的岸桥操作技能水平突飞猛进,他善于总结操作经验,解析装卸中的难点,能啃“硬骨头”,十六年来电动装卸作业零事故。曾先后荣获2021年航道上的安徽省职工技能大赛岸桥组一等奖、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工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习稳关技巧,扎实技能保障
今年34岁的何正骅,已经在芜湖港务公司做了十六年电动装卸机械司机,十六年来,他潜心学习、踏实肯干,不仅交出了“电动装卸作业零事故”的完美答卷,还获得过多项荣誉,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充实的技能保障。最初进到港口,何正骅作为学徒还不能完全独立作业,在师傅的教导下,他很快学会了门机的操作技巧,六年后又能熟练操作场桥设备,而现在的他长期奋战在岸桥一线,也已经熟悉了港口的每一台电动装卸设备,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装卸船经验。2021年,一艘外形独特的集装箱运输船来到了港口,何正骅当时就觉得这艘船有点与众不同,在与船员沟通后得知,这艘船确实不是常规的集装箱运输船,而是由散货船改造而成,所以它的船体前后重量、船舱大小等都和一般的集装箱运输船不同。刚开始装船时,何正骅操作还算顺利,到二舱装船时,他就感到了问题所在,二舱的大小与标准集装箱尺寸对不上。这艘船由于驾驶舱、生活舱和机舱全部置于船尾,前轻后重,船尾吃水较深,船头上翘严重,舱位倾斜,所以导致集装箱无法正常装船。好在何正骅平日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在了解了船舶情况后,巧妙地通过调整舱位的办法将翘起的船头压平,在保持船舶平衡的状态下将一个个集装箱顺利地装进舱位,最终,这样的特殊船型装卸船工艺也被何正骅在实践中突破,形成了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同年,何正骅进行专项研究“船舶不平衡状态下取箱稳钩的操作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以“四乘四”的船型为实验,发现只需在起升时,小车向船身侧歪一侧的反方向稍微点动一下,即可明显抵消集装箱海陆侧不同步脱离时发生的倾斜游摆。这一研究成果也形成了典型案例,在各个班组里推广学习,既提升了司机的操作技能,也做好了对船舶装卸的服务质量的提升。2024年5月,港口集装箱船舶集中到港,何正骅带领班组成员主动放弃轮休,整整一个月都坚守岗位,保障集装箱通道安全有序。2024年11月一次夜班,何正骅所在的班组单班完成集装箱装卸4054标箱,集装箱作业综合台效达到26.83箱/小时,远超往期平均作业水平,刷新公司单班集装箱生产作业历史记录,他个人也以装卸总量第一的成绩,获得当月“装卸之星”荣誉称号。在十六年工作生涯中,何正骅多次完成难度较大的装卸作业任务,曾出色完成价值近一亿元人民币的单轨列车出口泰国的吊运装船工作,以实际行动保障了码头的正常运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排查安全隐患,创新处理方法
2022年4月2日夜班交接时,何正骅在接班后对W105岸桥吊具展开细致检查。检查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吊具西北角的旋锁拉杠固定开口销已脱落丢失。按照常规处理流程,需先向中控汇报情况,再由中控通知维修人员赶赴现场处理,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耗费半小时。然而,当时的生产任务刻不容缓,每一秒都关乎着作业的进度与效率,时间显得尤为紧迫。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何正骅没有按部就班地等待常规处理流程,而是主动开动脑筋,迅速对现场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他当机立断,利用铁丝代替脱落的开口销,对旋锁拉杠进行临时固定。仅仅五分钟,他就完成了固定操作,确保当班机械能够迅速恢复正常作业。随后,何正骅及时向维保班长汇报了这一情况。维保班长对何正骅此次的临时处理办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一举措既及时排除了设备隐患,又保障了生产的连续性。同时,维保班长提前准备好工具材料,计划在次日停工时对旋锁拉杠进行重新固定,将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和设备维护三个环节完美衔接起来。此举完美的保障了岸桥作业的安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也体现了何正骅的专业素养。
精心备战国赛,谱写工匠传奇
2023年4月,何正骅在港航集团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代表安徽省参加9月份在天津港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内河港口参赛选手来说,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是一场别开生面又极具挑战的国赛。天津港作为沿海港口,岸桥设备起升高度高达49米,而当时何正骅所在的内河港口岸桥设备起升高度最高只有20米,并且比赛科目设置模拟船体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倾斜状态下进行装卸作业,是以往内河港口比赛从没有过的。面对备赛时间短、赛事经验少、科目设置新等困难,对于长期操作内河设备的何正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不过何正骅仍然拿出了百分百努力的势头,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他几乎都在港口操练,下了班就在家复习理论知识。为了让何正骅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技能,公司特地空出来一台岸桥供何正骅专练,并安排陪练人员。他刻苦展开强化训练,并根据海港设备参数和操作特点,通过画图纸的形式牢记每个设备按钮,认真总结训练技巧,反复加练重难点,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铆足劲头走向赛场。比赛当天,何正骅作为第一组选手上场,他的赛场表现让现场许多选手和教练连连称赞,大家都说他的操作水平不亚于其他海港选手。获得大赛“优胜奖”后,何正骅表示,“比赛结果与自己的期望还有差距。相信备赛、参赛的这段经历,将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这次比赛后,交通运输部授予他“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安徽省总工会和安徽省人社厅分别授予他“安徽工匠”和“安徽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这更加激励了何正骅在技术道路上不断前进。工作之余,何正骅也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当中,经常去妻子工作的养老院做志愿者,缓解老人晚年生活的孤独感。单位有同事因大病出现经济困难,何正骅带头捐款,帮助同事渡过难关。
何正骅十六年如一日扎根芜湖港,从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凭借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实现了电动装卸作业零事故,还确保生产与安全双兼顾。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成为技术攻坚与安全生产的标杆,激励着更多人追求卓越、勇攀高峰。(邢梦雨)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