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美好生活的载体。近年来,明光市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坚持统筹推进,全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让城市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每一位市民。
“原来明珠苑广场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广场,也没有什么设施,路面也不够干净、平整。现在变化大了,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有明亮的路灯,晚上很多人都愿意到这里遛弯、锻炼,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的。”市民赵太红说。
在明光市明光街道花园社区新改造的明珠苑广场,闲暇之余的社区居民们或在健身步道上休闲散步,或坐在长椅上聊聊家常,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尽情玩耍。
居民口中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得益于明光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改造。近年来,明光市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及群众实际需求,编制创城项目清单,结合“为民十件实事”“暖民心”行动等分批次推进城市改造提升,全力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在明光街道锦江华府小区,一场“微更新”让小区焕发新生。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对小区原有的空闲绿化进行合理改造,在保留部分绿化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布局,增设停车位,既满足了小区居民停车需求,又保证了小区绿化环境。“以前下班回来没有地方停车,要停到比较远的地方,很不方便。现在小区改造以后,新增了很多车位,下班回来再晚也有地方停车,对我们来说非常方便。”明光市锦江华府小区居民姚光晓介绍说。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明光市在文明创建中始终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坚持综合开发与老城改造齐抓并进,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截至目前,已谋划实施创城项目285个,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包括独体楼)200余个、背街小巷1100余条、广场游园25个,新建及改造停车场68个,增加停车泊位15096个、公厕43座、养老服务站17个,以项目化推动创城常态化。明珠苑四区小区作为老旧小区的典型代表,曾经停车难、充电难、环境差,居民意见颇多。如今,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将其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了屋顶防水、停车位改造、管网改造、安装充电设施、外立面修补等30多项改造内容,并加强了小区物业管理,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家住在明珠苑四区小区的居民王春明告诉笔者,过去汽车、电瓶车乱停乱放,楼道里面车辆随意摆放,电线乱拉,现在经过小区改造,汽车有停车位了,电瓶车也有充电桩了,居民们都感到非常满意。
在加强小区管理方面,明光街道花园社区联合物业,建立了常态化巡查机制,及时处理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问题。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宣传活动,引导大家共同爱护小区环境,参与小区治理。现在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社区的居住氛围也更加和谐了。
文明城市创建,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厚实。明光市在创建过程中,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方面,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聚焦群众精神文明需求,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今的明光实现了城市颜值的华丽蜕变,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绘就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图景。
“现在明光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道路宽敞整洁,广场公园也越来越多,而且经常有各种文化活动。我还经常参加纳凉晚会的演出,这些活动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明光这座大美城市更有温度了。”市民彭九霞说。
“以前总觉得文明创建和我们关系不大,现在才发现,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拿现在街头巷尾的共享书屋来说,社区和街道在很多公共场所都设置了图书角,里面的书籍种类丰富,我们平时没事的时候都能来看看书。这不仅充实了我们的闲暇时光,也让明光充满了书香气息。”市民樊家明说。
近年来,明光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按照“城乡一体、全域文明”的工作思路,结合“为民十件实事”“暖民心”行动等,内外兼修、分批次推进城市更新,补短板、强功能。持续开展“文明实践赶大集”“纳凉集市送清凉”“广场舞联赛”等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构建了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张依依 崔傲楠)
来源:中安在线